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山高谷深的地理环境让许多偏远村寨长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年轻人外出务工后,留守的老人孩子只能靠每月几次的乡镇集市获取外界消息。这种状况在2016年迎来转机——国家广电总局将贵州列为广电扶贫宽带首批试点省份,一场改变深山网络生态的工程就此启动。
一、光缆翻山越岭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工队用马驮着光缆设备攀爬海拔1200米的雷公山。这种场景在贵州广电网络公司的工作日志里出现了478次记录。传统宽带建设依赖公路运输,但在贵州88个县市中,32个县的山地占比超过90%,常规施工根本无法开展。
表1:2016-2020年贵州广电扶贫宽带建设关键数据年度 | 新建光缆(万公里) | 覆盖行政村(个) | 资费降幅 |
---|---|---|---|
2016 | 3.2 | 1200 | 38% |
2020 | 18.7 | 8900 | 62% |
技术人员发明了“分段熔接法”,将20公里长的光缆切割成5段,用骡马运到山顶后再现场熔接。在铜仁市沿河县,架设跨江光缆时,施工队用无人机牵引钢索,成功跨越300米宽的乌江峡谷。这些土办法让光缆铺设效率提升了3倍。
二、电视变成智慧终端
六盘水市玉舍镇的村民发现,家里的老式机顶盒突然能看农业教学视频了。这是广电网络开发的“智慧广电”系统,将普通电视机改造成具备视频点播、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功能的智能终端。
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的卫生室,现在通过电视就能连线省人民医院专家。78岁的王桂芬老人做完白内障手术后,每周通过电视复查,再不用坐5小时车去市里。据统计,这种远程诊疗服务已覆盖全省62%的乡镇卫生院。
三、山货飞出深谷
黔西南州贞丰县的糯米蕉种植户杨再林,去年通过广电网络开设的电商平台卖出8万斤香蕉。这个由地方政府与广电联合运营的平台,提供从产品拍摄到物流对接的全链条服务。在雷山县,苗绣手工艺品通过4K超高清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广电扶贫宽带特别设置了“信息惠农套餐”,包含宽带、电视、手机流量和电商培训,每月费用仅38元。在安顺市关岭县,参加过培训的农户中,有73%开设了网店,户均年增收1.2万元。
四、看不见的变化
网络接通后,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的夜校变得热闹起来。以前晚上七点就熄灯的寨子,现在有年轻人聚集在村活动室学习电商运营。更令人意外的是,留守儿童的近视率下降了——因为他们不再需要走两小时山路去镇上网吧。
在黔南州荔波县,瑶族村寨用宽带收入修建了首座公共浴室。村干部算过账:村里通过直播卖土特产的年收入,抵得上过去三年农业税总和。这些变化正在重塑人们对偏远山区的认知。
从2016年至今,贵州广电扶贫宽带已让230万偏远地区群众用上高速网络。当5G信号开始覆盖武陵山区时,这场持续八年的信息扶贫工程仍在书写新的篇章。或许正如苗寨老人所说:“现在山外的世界,终于和火塘一样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