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广电在2023年推出12元永久无限流量套餐时,恐怕连运营商自己都没预料到,这张小小的SIM卡会成为撬动通信行业格局的支点。会办卡作为首批合作渠道商,其线下网点排起的长队和服务器宕机的订单系统,成为这场普惠通信革命最生动的注脚。
一、价格屠夫背后的战略棋局
在三大运营商均价30元/10GB的市场上,广电套餐的定价堪称降维打击。通过对比可见其颠覆性:
运营商 | 套餐类型 | 月费 | 流量 |
---|---|---|---|
中国广电 | 惠民卡 | 12元 | 不限量(达量降速) |
其他运营商 | 基础套餐 | 29-39元 | 5-10GB |
会办卡市场总监李岩透露,该套餐采用”以量换价”策略,通过广电700MHz黄金频段的高覆盖效率,将单用户运维成本压缩至行业最低水平。自选号功能则源自广电与公安系统的数据互通,这是其他运营商难以复制的资源优势。
二、热搜制造机的传播解剖
在抖音薅羊毛话题下,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突破18亿次。会办卡打造的”开卡直播”新业态,单场最高带动3.2万笔订单转化。传播裂变呈现三大特征:
1. 价格锚点效应
“永久”+”无限”的双重确定性,消除了用户对运营商套路营销的戒备。实测显示,在会办卡APP完成订单的用户中,62%同时选购了19元的亲情副卡。
2. 数字游民刚需
外卖骑手王师傅的案例颇具代表性:”每天跑单要用15GB流量,以前话费占收入7%,现在降到2%。”这种具象化的省钱叙事,在蓝领群体中引发链式传播。
三、长期价值的冷思考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该套餐本质是广电5G用户的”入口级产品”。会办卡后台数据显示,办理用户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在6个月后稳定在28元左右,通过增值服务实现了商业闭环。但需警惕的是,部分用户将副卡用作热点共享,可能影响网络质量。
这场流量民主化运动正在改写行业规则。正如在会办卡旗舰店遇到的退休教师张阿姨所说:”现在能放心让孙子看网课了,这才是真正的信息惠民。”当通信服务从奢侈品回归基础设施本质,或许这才是12元套餐最深远的意义。
会办卡。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yunyouhui.com/1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