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装宽带,重庆老百姓绕不开几个选择,移动、电信、联通这几大运营商之外,重庆广电的宽带服务也经常被拿出来讨论。尤其是这两年广电和移动合作搞了个"双千兆"计划,不少小区门口都贴上了宣传单,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重庆广电宽带这网速到底够不够用。
一、实测数据说话:广电宽带跑得动吗?
先上干货,我们找了三个典型区域做实地测试。渝中区解放碑某高层住宅,200M套餐用有线连接测速,下载峰值冲到过215Mbps,上传稳定在30Mbps左右。不过晚上8点黄金时段刷抖音,偶尔会出现加载圈转两秒的情况。
重点来了:区域 | 套餐 | 下载速度 | 上传速度 |
---|---|---|---|
渝北照母山 | 300M | 278-293Mbps | 38Mbps |
沙坪坝大学城 | 100M | 89-102Mbps | 25Mbps |
从实测数据看,广电宽带标称带宽基本能兑现,但要注意两个细节:一是用网高峰期(晚7-10点)速度会有10%-15%的波动;二是上传速度普遍比三大运营商低,这对经常要传大文件或者开直播的用户可能是个硬伤。
二、覆盖范围有讲究:这些地方慎选
重庆山城地形特殊,广电宽带的覆盖质量跟小区新旧程度直接挂钩。在2016年后交付的商品房小区,光纤到户改造基本完成,网速表现稳定。但老社区特别是步梯房集中的区域,还存在同轴电缆和光纤混用的情况,这时候就可能遇到"宣传500M实际跑200M"的尴尬。
有个典型案例:南岸区某90年代小区用户反映,办理300M套餐后实测始终徘徊在150M上下,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发现楼道分线箱还是老式设备。这种情况要等片区整体改造才能解决,着急用网的朋友建议先打听清楚小区基础设施情况。
三、价格战里的猫腻:套餐怎么选划算
广电宽带最大的卖点就是便宜,但里面的门道得看清楚。现在主推的融合套餐,标价确实诱人:
- 单宽带100M:480元/年(日均1.3元)
- 宽带+电视:588元/年送机顶盒
- 全家享套餐:888元/年含300M宽带+电视+2张手机卡
不过要注意三个隐藏条款:一是手机卡有12个月合约期,提前取消要赔违约金;二是所谓"送机顶盒"其实要收100元押金;三是低价套餐多数限制新装用户,老用户续费可能涨价。
四、用户真实体验:这些槽点躲不过
我们采访了30位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发现反馈差异挺大。年轻游戏党普遍抱怨两点:一是玩《王者荣耀》延迟偶尔跳到100ms以上,二是下载Steam游戏峰值速度不如电信。而中老年用户反而满意度较高,觉得"刷视频不卡顿,价格比之前用的长城宽带靠谱"。
维修响应速度是个分水岭,渝中、江北这些核心区能做到4小时上门,但江津、璧山等远郊区域,遇到故障有时要等1-2个工作日。有个做电商的个体户吐槽:"去年双十一当天断网,客服说片区光缆被挖断,足足等了18个小时才恢复,损失了好几千单生意。"
五、技术底子大起底:广电凭什么做宽带
很多人不知道,广电宽带其实走的是有线电视的同轴电缆,后来改造升级成光纤同轴混合网(HFC)。这种架构有个先天缺陷——带宽是整栋楼共享的,用网高峰期容易出现"抢带宽"的情况。直到2020年广电拿到5G牌照,开始和移动共建基站,才在骨干网传输上有了质的提升。
现在的技术方案是:广电负责内容分发和用户接入,移动提供城域网和骨干网资源。这种合作模式好处是降低了广电的基建成本,但遇到复杂网络问题容易扯皮,这也是部分用户感觉"修故障慢"的根本原因。
六、横向对比见真章:四大运营商谁更强
拿同价位的套餐做对比更直观(以200M套餐为例):
- 广电:588元/年,送电视会员,实测速度180-210Mbps
- 移动:699元/年,送2年视频会员,实测速度195-225Mbps
- 电信:960元/年,送路由器,实测速度稳定210Mbps以上
- 联通:720元/年,送智能音箱,实测速度200-230Mbps
可以看出,广电在价格上有明显优势,但网络质量和增值服务略逊一筹。特别要提醒的是,广电宽带访问某些冷门网站时,偶尔会出现DNS解析缓慢的问题,技术派用户可以手动改成114DNS或者阿里DNS解决。
七、选购指南:这几类人适合办广电
根据半年跟踪调查,我们发现三类用户满意度最高:
- 租房过渡的年轻人:搬家可免费移机1次,合约灵活
- 中老年电视用户:直播频道比网络盒子更稳定清晰
- 价格敏感型家庭:全家享套餐人均通信成本能压到40元/月
而需要高强度用网的电竞玩家、居家直播的主播、经常远程办公的白领,建议还是优先考虑电信或联通。有个做视频剪辑的自由职业者说得很实在:"广电宽带就像经济型轿车,日常代步没问题,但要飙车还得上性能款。"
重庆广电宽带正在打翻身仗,核心城区的网络质量已接近主流运营商,价格优势仍然突出。不过在服务响应、技术底蕴方面还需补课,特别是要提升企业用户的保障能力。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只要不追求极致网速,广电宽带算得上性价比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