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鹏博士集团以100万元将长城宽带出售给中安实业投资公司,这笔交易因标的公司估值缩水99.4%引发市场震动。尽管长城宽带未被中国广电直接收购,但两者自2020年起形成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宽带市场竞争格局的剧变^[2][5][8]^。
一、收购与合作的背景解读
长城宽带成立于2000年,作为民营宽带运营商,曾以低价策略快速扩张。2013年其年利润突破2亿元,收费用户超220万。但2017年后,中国移动推出「免费宽带」政策,直接导致长城宽带陷入连续亏损,2019年净亏损达26.39亿元,累计负债超过9亿元^[3][5][6]^。
广电网络此时介入合作,源于其自身转型压力。2019年广电获得5G牌照后,需要补充固网资源。而长城宽带覆盖全国1200万用户的接入网络,恰好能弥补广电在最后1公里接入的短板^[1][8]^。
时间节点 | 关键事件 | 数据表现 |
---|---|---|
2013年 | 中国移动获固网牌照 | 长城宽带利润2.07亿 |
2020年9月 | 中安实业收购完成 | 交易价100万元 |
2025年1月 | 累计被执行金额 | 超9亿元 |
二、战略合作的核心动因
双方合作主要基于三个现实需求:
- 基础设施互补:广电拥有750MHz同轴电缆资源,但缺乏光纤入户能力;长城宽带覆盖全国的光纤网络可快速补位^[1]^
- 政策合规要求:国家「三网融合」政策要求2025年前完成网络整合,广电需通过合作满足监管要求^[1][3]^
- 成本控制压力:合作后双方运维成本下降约35%,用户ARPU值提升18%^[1][5]^
三、市场格局的连锁反应
这场合作引发三大运营商的反制措施。中国移动在2021年将千兆宽带资费降至59元/月,比合作套餐便宜26%。这导致广电-长城用户增长不及预期,2025年多地出现断网投诉^[4][7]^。
更深层次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
- 技术路线冲突:广电的DOCSIS3.1标准与长城以太网存在兼容障碍,混合组网故障率增加15%^[1][4]^
- 资金链风险:长城宽带仍有8.8亿元未执行债务,合作方需持续输血维持运营^[5]^
- 用户信任危机:2025年3月全国多地断网事件,暴露合作双方应急机制缺陷^[4]^
四、行业发展的启示录
这场未完成的「准收购」给通信行业带来警示:民营企业单纯依靠价格战难以持续,2025年民营宽带市场份额已萎缩至3.7%。而广电系在5G时代如何平衡内容优势与网络短板,仍是待解课题^[3][6]^。
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在深圳试点的「电视+宽带+5G」融合套餐取得突破,用户续费率提升至82%。这种差异化竞争或将成为打破垄断格局的新路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