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这片广袤的黄土高原上,一根根光缆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自2014年起,陕西广电网络公司以“广电扶贫·宽带乡村”工程为抓手,累计投入数亿元资金,通过光纤网络建设、数字平台搭建和惠民政策落地,让偏远地区的农民不仅看得上电视,更用得起网络,走出了一条“文化扶贫+数字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路。
一、受益范围覆盖全省重点区域
陕南山区作为重点攻坚区域,率先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商南县、岚皋县等地质灾害多发区,通过应急广播系统成功预警汛期险情,累计转移群众超过10万人次^[5]^。在榆林市子洲县,麻新庄村成为全省首个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数字治理平台让村务管理效率提升40%^[1]^。
潼关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连续11年为全县3万余农户提供免费有线电视,安装维护响应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3]^。铜川市瑶曲镇借助广电网络支撑的电商平台,年销售农产品超千万元,65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6]^。
重点区域 | 受益项目 | 覆盖人数 |
---|---|---|
陕南28县区 | 应急广播系统 | 600万+ |
潼关全县 | 免费电视服务 | 3万农户 |
47个贫困县 | 广电扶贫工程 | 47.6万户 |
二、实施效果呈现多维突破
1. 基础设施跨越式升级
利用700MHz黄金频段建设低频基站,单个基站覆盖半径达5公里,较4G网络建设成本降低60%。在佛坪县银厂沟村,广电网络与民宿经济深度融合,带动户均年增收1.2万元^[7]^。
2. 信息传播实现双向流通
“融媒体+”平台整合68个县级政务号,日均发布惠农信息300余条。留翎村通过联网大喇叭,将农产品供需信息传递效率提升3倍^[3][5]^。
3.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
铜川市建成西北首个农村电商示范基地,通过广电网络支撑的直播带货,当地核桃收购价从每斤3元提升至8元^[6]^。佛坪县民宿入住率因网络畅通提升至85%,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长率达15%^[7]^。
三、创新模式形成示范效应
在运营机制上,潼关县首创“政府购买+企业运维”模式,县财政年均投入180万元保障服务持续性^[3]^。技术应用方面,数字乡村大数据云平台整合土地确权、环境监测等12类数据,为38个乡镇提供决策支持^[1][2]^。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形成三级服务体系:县级服务中心配备专业团队,乡镇服务站保证2小时响应,村级服务点由脱贫户兼职,既保障服务质量,又创造就业岗位^[8]^。
四、未来发展方向
陕西广电网络正推动平台功能迭代,计划3年内实现三大升级:网络传输速率从20Mbps提升至100Mbps;服务内容从基础收视扩展至远程医疗、在线教育;运营模式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化运作^[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