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的冰激凌家庭套餐自2017年推出以来,凭借“不限流量”的宣传口号吸引了大量用户。但随着时间推移,这款套餐逐渐暴露出合同条款模糊、隐性收费、服务限制等问题,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一、套餐基本情况与宣传话术
冰激凌套餐最初定位为“全家共享套餐”,包含手机号卡、宽带网络、IPTV电视三大服务。以最常见的129元档为例,运营商宣传中包含以下内容:
项目 | 宣传说明 | 实际限制 |
---|---|---|
手机流量 | 不限量使用 | 40GB后降速至3Mbps,100GB断网 |
通话时长 | 3000分钟 | 超量按0.15元/分钟计费 |
宽带服务 | 500M光纤 | 绑定VIP增值服务自动扣费 |
业务员在推广时往往强调“全家共享”“永久资费”,但实际签约合同显示为两年期合约,到期后自动续约且资费可能上涨。
二、五大核心争议点
1. 合同期限陷阱
用户普遍反映办理时未被告知存在两年合约期,且续约机制暗藏风险。2024年浙江用户案例显示,套餐到期后自动续约两年,若想终止需支付违约金(最高达套餐费总额的30%)。
2. 流量限速争议
所谓“不限量”存在三重限制:①前40GB为4G网速;②40-100GB降速至3G;③超100GB直接断网。实测显示降速后网速仅1-2Mbps,无法支持视频播放。
3. 隐性收费项目
套餐绑定多项增值服务:①TV影视VIP(15-30元/月);②游戏加速包(10-15元/月);③宽带提速包(20元/月)。这些服务往往通过“默认勾选”或后台自动开通方式添加。
4. 费用控制难题
存在三大扣费漏洞:①流量超额无预警,某用户因超量6GB被扣68元;②增值服务退订困难,需拨打客服电话3次以上;③夜间断网规则,欠费1元即全时段断网。
5. 服务变更障碍
套餐变更需满足两个条件:①合约期满;②无增值服务绑定。即便符合条件,用户需携带身份证原件到指定营业厅办理,线上渠道仅支持升级高价套餐。
三、真实用户案例解析
案例1(2023年):江苏用户办理129元套餐,次年发现套餐自动续约且资费涨至159元,违约金高达3800元。
案例2(2024年):北京用户使用融合套餐,因TV会员自动续费导致月均话费超230元,退订后仍被扣除“服务残留费”。
案例3(2025年):广东用户投诉套餐降速后网速仅0.8Mbps,客服解释“网络拥塞”但拒绝补偿。
四、消费者应对建议
- 办理前要求提供完整合同条款,特别注意小字注释内容
- 每月5日查询增值业务列表(发送“CXZZ”至10010)
- 争议处理遵循“APP投诉→省通信管理局→工信部”三级流程
- 保留业务办理时的录音证据,防范“口头承诺不兑现”
冰激凌套餐的争议本质是电信行业“重营销轻服务”模式的缩影。消费者在选择套餐时,既要警惕宣传话术中的文字游戏,也要学会运用投诉渠道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