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4G套餐76元为何要取消?影响与原因解析

近年来,中国联通等运营商逐步下架低价4G套餐的现象引发用户关注。以76元套餐为例,原本作为中端用户的选择,其取消背后既有行业趋势推动,也受到政策与市场策略的影响。一、套餐取消的四大核心原因1. 5G战

近年来,中国联通等运营商逐步下架低价4G套餐的现象引发用户关注。以76元套餐为例,原本作为中端用户的选择,其取消背后既有行业趋势推动,也受到政策与市场策略的影响。

联通4G套餐76元为何要取消?影响与原因解析

一、套餐取消的四大核心原因

1. 5G战略的全面铺开
运营商将资源向5G倾斜已成必然趋势。2020年起,三大运营商在手机营业厅APP中优先展示5G套餐,最低档位从128元起。到2024年,线上渠道已基本停止推广4G套餐,转而通过客服推荐引导用户升级5G。这种策略调整直接导致76元等中端4G套餐失去推广价值。

2. 基站资源优化需求
4G基站建设高峰期已过,运营商需控制维护成本。早期“不限量套餐”导致基站超负荷运转,部分区域网速下降明显。取消76元套餐这类中价位产品,可通过减少用户数量缓解基站压力,同时将资源集中用于高利润的5G服务。

套餐类型2019年平均资费2024年平均资费
4G基础套餐38元59元
5G入门套餐128元99元(活动价)

3. 政策引导规范市场
工信部自2020年起要求运营商精简在售套餐数量,避免恶性竞争。76元套餐作为过渡性产品,在资费标准化过程中被归入“非主流套餐”范畴。2025年广州联通取消6元套餐的案例显示,低价产品合规性审查也是下架诱因之一。

4. 营收结构调整压力
2024年运营商财报显示,5G用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比4G用户高出40%。保留76元套餐会延缓用户向高价值套餐迁移速度,直接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目标。

二、套餐取消引发的连锁反应

1. 用户选择空间压缩
线上渠道4G套餐仅保留59元、79元两档,且办理入口隐蔽。新用户若不愿选择5G套餐,只能办理互联网合作套餐(如腾讯王卡),但这类套餐附加条款多、流量限制严格。

2. 老用户权益波动
虽然运营商承诺老用户可保留原有套餐,但实际操作中存在“软性引导”:
套餐变更页面默认跳转5G套餐推荐页
部分优惠活动仅限5G用户参与
客服电话优先介绍高价套餐

3. 二级市场异常活跃
民营运营商趁机推出39元不限量套餐,通过限时抢购方式争夺用户。二手交易平台出现“靓号保留76元套餐”的灰色服务,月租溢价达50%。

三、用户应对策略指南

1. 存量套餐保留技巧
定期登录运营商APP查看套餐状态
拒绝未经同意的套餐升级
保留纸质协议作为维权凭证

2. 替代方案选择
考虑民营运营商产品(需注意信号覆盖)
组合使用保号套餐+流量卡
参加运营商线下促销活动(部分网点仍可办理低价套餐)

3. 投诉渠道有效性排序
工信部申诉>运营商总部投诉>本地营业厅协商。2024年数据显示,用户通过工信部渠道申诉的套餐恢复成功率达73%。

当前通信市场正处于4/5G交替的特殊时期,套餐调整折射出技术迭代与商业利益的复杂博弈。用户在适应资费变化的也需提高权益保护意识,避免被动接受不合理服务条款。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