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在手机营业厅咨询时,都会碰到「联通59元月租套餐」的推荐。营业员常常会建议「办两张卡更划算」,这让人心里直打鼓:一个月掏118元话费,真的有必要吗?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个事。
一、套餐里到底有啥干货?
市面上挂着「59元」价签的联通套餐至少有5个版本,最典型的有两种配置:
类型A:100G通用流量+2000分钟通话像联通海期卡和万象卡都属于这个类型,流量和通话时长都很大方。特别是2000分钟的通话,相当于每天能聊1小时,做销售或者客服工作的人用起来不肉疼。类型B:140G通用流量+100分钟通话这类套餐如流量王卡,流量更多但通话缩水。适合刷剧、直播的年轻人,或者需要移动办公上传文件的白领。对比项 | 类型A | 类型B |
---|---|---|
月租 | 59元 | 59元 |
通用流量 | 100G | 140G |
通话时长 | 2000分钟 | 100分钟 |
合约期 | 无 | 12个月 |
注意看表格里的红框线,这就是营业厅不会主动告诉你的事:有些套餐说是「59元」,其实要绑定12个月合约,中途想换套餐得交违约金。
二、双卡套路深在哪?
1. 真实成本算笔账
营业员说办两张卡能「流量翻倍」,但实际是两张卡各用各的流量池。比如你办两张类型A的卡,虽然总流量变成200G,但刷视频只能用主卡的100G,副卡的100G得手动切换网络才能用,操作麻烦不说,还可能忘切换导致流量溢出。
2. 隐形坑防不胜防
有用户反映,第二张卡激活后才发现要「首充100送50」,相当于第一个月实际花费59×2+100=218元。更坑的是赠费分10个月返还,要是中途销户,剩下的钱就打水漂了。
3. 信号叠加是伪命题
有人觉得双卡能「信号互补」,实测发现同一运营商的基站覆盖区域基本重合。在电梯里该没信号还是没信号,并不会因为多张卡就改善。
三、这三类人确实适合办
1. 养卡专业户做微商、代购的需要多个微信号,用副卡注册能避免主号被封风险。但要注意现在平台严查「非实名账号」,副卡必须本人实名登记。
2. 全家桶用户家里有智能手表、备用机的,可以把副卡塞进设备。但像儿童手表这种低耗设备,其实办个9元保号套餐更划算。
3. 流量焦虑症经常出差跑工地的,多张卡能防止单卡信号死角。但更建议主卡用联通(59元套餐),副卡办张移动或电信的便宜套餐,真正实现三网覆盖。
四、教你三招防套路
第一招:咬死「先看协议」让营业员把纸质协议拿出来,重点看四点:①月租是否包含增值服务费 ②流量是「全国通用」还是「省内通用」 ③合约期多长 ④违约金计算公式。
第二招:活用运营商「后悔药」现在都有7天冷静期,收到卡别急着激活。把卡插备用机测试:①在地下车库测网速 ②高峰期刷4K视频看是否卡顿 ③拨打电话是否清晰。
第三招:善用携号转网老用户别傻乎乎直接办新卡,先去发短信查询携号转网资格。运营商为了留客,可能给出「59元套餐送宽带」的隐藏福利,比新办卡还划算。
说到底,59元套餐本身性价比不错,但要不要办两张卡得看具体需求。普通用户一张主卡+保号副卡足够用,别被营业员的「组合拳」忽悠了。记住:羊毛出在羊身上,运营商从来不做亏本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