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5G网络逐渐普及,中国联通作为国内通信巨头,也在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和套餐升级。不过很多用户发现,虽然网络速度更快了、覆盖更广了,但月租费却基本没涨。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涉及技术、市场、政策等多个层面。
一、5G升级≠成本暴增
很多人以为5G升级需要运营商投入天价资金,所以肯定会涨价。但实际情况是,联通在5G部署中采用了更聪明的策略:
1. 基站建设成本被"摊薄"4G时代,全国需要约400万个基站,而5G通过高频段技术,单基站覆盖范围虽小,但容量更大。联通通过和电信共建共享基站,截至2023年底,已节省建设成本超过800亿元。
2. 设备迭代的"平滑过渡"不同于完全新建网络,联通80%的5G基站是在原有4G基站上升级改造的。比如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用一套设备同时支持4G/5G信号,硬件更换率不到40%。
项目 | 4G初期成本 | 5G升级成本 |
---|---|---|
单基站建设费 | 约25万元 | 约8万元(改造价) |
年维护成本 | 3.5万元 | 1.2万元 |
二、用户规模的"乘法效应"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联通5G套餐用户已突破2.4亿户。用户基数越大,单个用户分摊的成本就越低:
• 2019年5G商用初期,单用户年均成本约280元
• 2023年,该成本已降至约75元
• 预计到2025年,成本将控制在50元以内
三、看不见的"第二战场"
运营商早已不再单纯靠话费赚钱。以联通为例,其2022年财报显示:
• 传统通信业务占比首次跌破60%
• 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长121%
• 物联网连接数达3.7亿个
• 工业互联网项目覆盖20个重点行业
山东某制造企业使用联通的5G专网后,生产线效率提升34%,这部分增值服务每年为联通带来超过500万元的收入。这些新兴业务的发展,让运营商有底气维持基础套餐价格。
四、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
国家"提速降费"政策已实施8年,仅2022年就为通信行业减税超300亿元。更关键的是,5G被纳入新基建范畴,各地政府对基站建设给予用地、用电等补贴,某省会城市甚至对每个5G基站每年补贴1.2万元电费。
五、市场竞争的"鲶鱼效应"
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用户渗透率都超过60%,但市场格局仍在变化:
• 中国移动用户总数最多(约7.8亿)
• 中国电信宽带业务最强
• 中国联通聚焦差异化服务
这种竞争态势下,谁也不敢贸然涨价。反而都在推出"加量不加价"的套餐,比如联通的"冰淇淋套餐"在5G升级后,流量从40GB提升到60GB,价格维持99元不变。
综合来看,5G时代月租费保持稳定,是技术演进、规模效应、业务创新、政策扶持多方作用的结果。不过也要看到,运营商正在通过增值服务、政企业务等方式开拓新的盈利点。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现在或许是升级5G的最佳窗口期——既能享受更快网速,又不用多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