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不少人都收到过联通营业厅的电话,说只要办理5G套餐就能白送宽带。天上真会掉馅饼?这背后既有运营商的市场博弈,也藏着普通用户容易忽略的隐形规则。
一、市场竞争倒逼免费策略
中国移动在宽带市场占有率已突破50%,电信深耕千兆网络建设,留给联通的空间越来越小。为争夺用户,联通把宽带和5G套餐捆绑成「敲门砖」,用免费策略快速扩大用户基数。数据显示,这种融合套餐让联通宽带用户增长率突破12%。
1.1 三足鼎立的宽带战场
- 移动「宽带+5G」套餐覆盖率达78%
- 电信千兆宽带补贴超20亿元
- 民营运营商低价蚕食剩余市场
1.2 用户争夺白热化
普通家庭每年宽带支出约480元,免费策略直接消除用户决策门槛。实际运作中,用户需承诺使用129元档位的5G套餐,折算下来运营商反而每年多收1548元话费。
运营商 | 最低套餐 | 合约期 | 隐性费用 |
---|---|---|---|
中国联通 | 129元/月 | 24个月 | 100元调试费 |
中国移动 | 58元/月 | 36个月 | IPTV月租 |
中国电信 | 159元/月 | 无限制 | 设备押金 |
二、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成本逻辑
看似免费的宽带服务,实则通过三个环节完成成本转移:
2.1 套餐溢价覆盖成本
以129元5G套餐为例,单独购买同档位宽带仅需40元/月。将套餐提高89元档位,两年期合约多收的2136元话费,远超宽带安装维护成本。
2.2 规模效应降本增效
- 光纤网络利用率提升至73%
- 智能运维降低30%人工成本
- 集中采购设备节省19%开支
2.3 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合约期内限制转网、套餐降档,平均延长用户在网时长8.4个月。通过绑定家庭安防、云游戏等增值服务,用户年消费额提升260元。
三、藏在合同里的五大陷阱
多位用户反馈,办理时承诺的「零费用」存在理解偏差:
3.1 费用边界不清晰
- 安装调试费50-100元(上海地区免除)
- 光猫押金200元(退还条件苛刻)
- 维修服务费每次80元起
3.2 网速限制条款
免费宽带多为100M基础速率,高峰期下载速度不足标称值的60%。如需升级300M宽带,月租需增加30元。
3.3 合约解除代价高
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月份套餐费30%作为违约金。例如使用12个月后解约,129元套餐需补交232元。
运营商这套「明送暗绑」的策略,本质是把宽带业务变成5G套餐的促销赠品。对通话需求大的用户确实能省下宽带费,但对于只想用低价套餐的人群,反而可能多花冤枉钱。办理前务必问清三点:是否有隐藏收费、网速是否达标、违约条款如何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