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在问联通的三年合约卡——月租68元到底划不划算。有人说“一个月不到70块,流量通话都管够”,也有人吐槽“一签就是三年,万一用着不合适就麻烦了”。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从套餐内容、适合人群、隐藏成本几个角度仔细算笔账。
套餐里到底有啥?
先看最关键的套餐内容(以2023年标准版为例):
流量 | 30GB全国通用+20GB定向(含抖音、微信等) |
通话 | 1000分钟全国通话 |
附加服务 | 2张副卡免费、宽带100M免费 |
单看数字确实挺唬人,但要注意几个细节:定向流量里的“微信”仅支持文字消息和语音通话,视频聊天不算在内;免费宽带要交200元安装费;副卡超出3张后每张收10元/月。这些藏在合同里的条款,很多人办卡时根本没注意。
每月实际支出可能不止68元
假设你家里需要装宽带:200元安装费平摊到36个月,相当于每月多掏5.5元。要是再办个第4张副卡,每月实际支出就变成68+5.5+10=83.5元。更别说流量超了之后,每GB要收3块钱,这价格比外面单买流量包贵一倍。
和普通套餐比谁更香?
合约卡 | 非合约卡 | |
月租 | 68元 | 99元 |
违约金 | 剩余月份×30% | 无 |
优惠期 | 3年 | 长期 |
表面看合约卡便宜31块,但这里有个大坑——合约到期后的资费。有用户反馈,三年后如果没主动改套餐,月租会自动涨到129元。而普通套餐虽然贵点,但能随时根据需求调整,不用提心吊胆记着续约时间。
三类人千万别办
第一是工作不稳定人群: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可能一年后换城市工作,异地注销号码要交违约金;第二是流量波动大的用户:手游玩家、视频博主要是某个月流量爆了,话费分分钟破百;第三是打算携号转网的:合约期内别想跳槽到其他运营商,提前解约得赔上千块。
真实用户吐槽实录
“办卡时说好的免费宽带,装完才告诉我要用满三年,不然得补交720元设备费”——杭州李女士
“疫情期间回老家半年,发现定向流量在异地只能用到10GB”——广州打工的小王
“合约到期前一个月忘了续约,第二个月话费直接翻倍”——北京程序员张先生
到底值不值得办?
咱们算笔总账:三年总支出68×36=2448元,加上宽带安装费共2648元。如果选择非合约套餐(假设月租99元),三年需要3564元。表面看省了916元,但这是在你完全不需要额外流量、不办副卡、不换工作城市的前提下。但凡有个突发情况,省的这点钱可能还不够赔违约金。
建议大家在办理前,先拿张纸列清楚:未来三年会不会搬家?手机流量波动大不大?家里人是否需要更多副卡?把这些变量考虑进去,才能避免“看起来省钱,实际更费钱”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