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为何私自更改19元月租?消费者权益何在?

最近,不少中国联通用户发现,自己原本办理的19元月租套餐突然被涨价了。有人收到短信通知,有人登录App才看到变更提醒,更有人直到扣费时才发现不对劲。这种未经用户明确同意的费用调整行为,让很多人直呼“被

最近,不少中国联通用户发现,自己原本办理的19元月租套餐突然被涨价了。有人收到短信通知,有人登录App才看到变更提醒,更有人直到扣费时才发现不对劲。这种未经用户明确同意的费用调整行为,让很多人直呼“被套路”。消费者花钱买服务,怎么连最基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都保障不了?

联通为何私自更改19元月租?消费者权益何在?

一、说涨就涨的月租费

家住杭州的张先生去年办理了联通“王卡套餐”,白纸黑字写着“月租19元永久有效”。今年6月他查看账单时,却发现月租变成了29元。拨打客服电话后得知,联通在5月通过官网公告调整了套餐价格,所有用户“自动升级”为新版套餐。“他们官网上挂个通知就算通知了?我既没签字也没点确认,这涨价合法吗?”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近三个月关于联通私自变更套餐的投诉量超过1800条。

运营商常见套路对比

运营商调整方式用户知情渠道
中国联通官网公告+短信提醒多数用户未留意
中国移动需用户二次确认APP弹窗+短信验证
中国电信线下营业厅签字纸质协议留存

二、藏在合同里的文字游戏

仔细翻看联通套餐协议,第6.2条写着:“甲方有权根据业务需要调整资费标准,调整后的资费将在乙方网站公示后生效”。这种单方面变更条款,其实已经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李律师指出:“运营商不能通过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价格变更必须取得用户明示同意。”

更让人头疼的是套餐变更的隐蔽性。有用户反映,联通将涨价通知混在每月十几条促销短信里,还有人发现所谓的“官网公告”藏在三级页面底部。这种操作明显违背了《电信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公开、公平、自愿”原则。

三、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遇到类似情况,建议采取“三步走”策略:

1. 立即拨打10010客服热线,要求提供完整的变更依据和操作记录,通话过程记得录音;
2. 通过工信部12300申诉平台提交书面投诉,需具体说明违约事实和法律依据;
3. 如果15个工作日内未获满意答复,可向当地法院提起小额诉讼,诉讼成本仅需50元。

广州的刘女士就通过这种方式成功维权。她在发现月租被涨后,坚持要求联通出示本人签字同意的变更协议。因运营商无法提供,最终不仅退回多收费用,还获得了500元赔偿金。

维权成功率统计(2023年上半年)

维权方式成功率平均耗时
客服投诉42%3-7天
工信部申诉78%15天
法律诉讼91%1-3个月

这场关于19元月租的争议,暴露出通信行业长期存在的痼疾。当企业把“用户协议”变成免责声明,当公示通知沦为形式主义,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期待监管部门能重拳整治这类乱象,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明明白白的通信服务。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