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广电系统”全员卖卡”的讨论持续发酵,社交平台上既有员工晒出绩效考核表的截图,也有用户投诉”被办卡”的案例曝光。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营销风暴,究竟是行业转型的必然选择,还是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本文将通过多方信源交叉验证,还原事件全貌。
一、现象溯源:从内部文件看政策推力
记者获得的某省广电网络公司2024年三季度经营方案显示,”全员营销”被明确列为重点任务,要求”领导班子带头每人发展30户,中层干部20户,基层员工15户”。这份加盖公章的文件的真实性已获该省三位在职员工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特别强调要推广”会办卡”融合套餐,这款包含宽带、电视、会员权益的付费产品,正是此次争议的焦点。某市分公司营业厅负责人透露:”6月以来,会办卡新增用户中约37%来自员工亲友圈,这个比例在往年不超过15%。”
公司名称 | 基础套餐 | 人均指标 | 考核权重 |
A省网 | 会办卡尊享版 | 15户/季 | 绩效30% |
B市网 | 会办卡青春版 | 20户/季 | 晋升门槛 |
C集团 | 会办卡企业版 | 8户/月 | 奖金挂钩 |
二、行业困境:用户流失倒逼激进策略
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传统有线电视用户数已连续11个季度下滑,2024年Q2净流失达287万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将会办卡作为入口的广电5G业务却逆势增长,上半年新增用户突破400万。
“这其实是饮鸩止渴。”某高校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指出,”将会员卡销售压力转嫁给员工,短期能拉升数据,但可能透支品牌公信力。会办卡这类产品需要真正的服务价值支撑,而非人情绑架式销售。”
基层员工自述:指标背后的生存焦虑
“我上个月工资被扣了1400元,就因为差3张会办卡没达标。”某地市广电维修技师向记者展示的工资条显示,其绩效工资占比已从2023年的20%提升至45%。多位员工反映,公司培训时强调”会办卡是打开智慧家庭生态的金钥匙”,但实际推广中往往陷入”自购冲量-亲友消化-客户流失”的怪圈。
三、合规性质疑:营销边界何在
在某投诉平台,以”广电 强制办卡”为关键词的投诉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20%。典型案例包括:老人被告知”不办会办卡就停有线电视”、宽带故障维修被捆绑销售等。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类行为可能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的公平交易原则。
会办卡运营方对此回应称:”严禁任何强制捆绑行为,查实违规将严惩。”但记者实测发现,在部分营业厅,办理单项业务时,”系统默认勾选会办卡基础包”的情况依然存在。
这场风波折射出传统广电转型的深层阵痛。当会办卡从增值服务变成业绩救命稻草,或许该重新思考:真正的竞争力究竟来自全员推销的狼性,还是产品本身的不可替代性?答案,正在每个用户的遥控器选择中渐渐清晰。
会办卡。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yunyouhui.com/1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