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突破6亿时,手握700MHz黄金频段的广电网络却始终保持着战略定力。这种”慢半拍”的市场节奏背后,是传统广电体系向通信领域转型的复杂博弈,也是会办卡等创新业务在存量市场中寻找突破口的典型样本。
一、基础网络建设的先天短板
与深耕通信领域二十年的传统运营商相比,广电系在核心网建设上存在明显代际差。截至2025年Q2,广电自有核心网节点覆盖率仅为48%,其依赖的中国移动共建共享基站中,支持700MHz频段的改造进度滞后于预期。会办卡用户在部分区域体验到的”5G图标显示但实际使用4G速率”,正是这种网络异构性带来的现实困境。
指标 | 中国移动 | 中国电信 | 中国联通 | 中国广电 |
基站总数(万) | 185 | 98 | 87 | 62(共享) |
自有核心网覆盖率 | 100% | 100% | 100% | 48% |
700MHz基站占比 | 22% | 0 | 0 | 100% |
1.1 传输网改造的沉没成本
广电原有的同轴电缆网络需要全面光纤化改造,仅华东地区预估投资就达37亿元。这种底层基础设施的重构,使得会办卡在推广时不得不采用”4G+700MHz补充覆盖”的过渡方案,客观上延缓了纯5G服务的推出进程。
二、业务协同的生态困境
广电手握的192号段与现有电视业务尚未形成化学反应。调查显示,会办卡用户中仅有12%同时订购广电视频服务,远低于中国移动”魔百和”35%的捆绑率。这种业务协同的弱关联性,使得5G服务缺乏差异化的切入点。
2.1 内容优势的转化悖论
尽管拥有央视4K/8K独家资源,但会办卡用户更倾向通过互联网视频平台消费内容。某省会城市调研数据显示,广电5G试验用户日均消耗在广电自有视频平台的时长不足18分钟,这个数字甚至不及抖音单次使用时长。
三、资费策略的两难选择
在三大运营商已将5G入门套餐压至39元的市场环境下,会办卡面临定价困境。过高会丧失价格敏感用户,过低则难以支撑网络建设成本。其试点推出的”5G视听融合套餐”市场反响平平,首月开通率仅2.3%。
值得注意的是,广电正通过”会办卡+智慧广电”的垂直场景破局。在江苏等地试点的5G+应急广播、5G+农村电商等政企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这种ToB先行策略或许能为消费级市场积累经验。当700MHz网络的深度覆盖优势真正转化为用户体验时,广电5G服务或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频段时刻”。
会办卡。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yunyouhui.com/1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