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不少联通用户发现原本用得好好的低价套餐突然消失。有人刚办的19元流量卡说没就没,老用户用了多年的6元月租卡也被强制下架,这些变化引发大量用户投诉和行业讨论。
一、说没就没的套餐藏着哪些猫腻?
1. 政策收紧改变玩法
通信管理局去年明确要求"套餐资费必须标注有效期",这条规定直接导致大量"永久套餐"现出原形。广东某用户晒出通话记录显示,客服曾承诺的"永久19元套餐"实际只在系统里登记了12个月有效期。更狠的是跨省甩卡禁令,以前各省为抢客户搞的"价格战"现在行不通了,湖南的便宜卡再也不能卖给北京用户。
2. 企业算盘打得精明
某省联通内部文件显示,6元月租卡用户月均贡献值仅为普通用户的1/3。运营商现在更爱推"冰淇淋融合套餐"这类高毛利产品,广州联通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套餐均价同比提升28%。用户普遍反映,现在新推的套餐都是"低消送流量",想用便宜套餐得先承诺保底消费。
宣传套餐 | 实际构成 | 有效期 |
---|---|---|
29元160G | 59元基础套餐+30元优惠包 | 2年 |
19元100G | 39元日租卡+20元流量包 | 1年 |
二、用户们的花式反抗
1. 投诉大战升级
北京李女士被擅自更改套餐后,连续拨打7次10015投诉电话,最终获得全年话费减免。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通信服务投诉量同比激增40%,其中套餐争议占六成。有用户整理出《投诉话术指南》,教人如何用"合同法第XX条"跟客服周旋。
2. 携号转网成杀手锏
说要转网,客服态度马上变好"成为社交平台热梗。浙江某用户晒出记录:发送转网申请短信后2分钟就接到挽留电话,最终获得39元/月的优惠套餐。2025年3月,联通净流失用户数创下近五年新高,主要流向提供29元180G套餐的竞争对手。
三、这场博弈教会我们什么?
1. 办理套餐时要录音留存证据,重点关注"原价""有效期""违约金"三个关键词
2. 遇到问题先通过APP查询原始协议,再依次联系客服经理、省公司、工信部维权
3. 别被"永久优惠"忽悠,所有套餐本质上都是阶段性促销,做好资费上涨的心理准备
这场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拉锯战,折射出通信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运营的深层变革。当价格战不再奏效,提升服务质量才是留住用户的根本。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既要会算经济账,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守住自己的话费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