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月租为何取消?背后原因是什么?

最近不少用户发现,中国联通的月租套餐正在悄然退出市场。这个变化看似突然,实则背后藏着运营商市场转型的深层逻辑。从2024年底开始,社交媒体上关于“联通套餐套路”“副卡乱收费”的投诉激增,到2025年第

最近不少用户发现,中国联通的月租套餐正在悄然退出市场。这个变化看似突然,实则背后藏着运营商市场转型的深层逻辑。从2024年底开始,社交媒体上关于“联通套餐套路”“副卡乱收费”的投诉激增,到2025年第一季度,联通已在全国范围停售20余款低价月租套餐。这场变革既关系到普通用户的话费账单,也折射出整个通信行业的转型阵痛。

联通月租为何取消?背后原因是什么?

一、政策重拳打破市场恶性循环

2025年工信部发布的《通信资费规范指引》明确要求,运营商不得以低于成本价倾销套餐产品。这条政策直接掐断了低价月租套餐的生存空间。在此之前,地方分公司为完成考核指标,曾推出大量“19元100G”“29元无限流量”等特惠套餐。这些套餐虽然短期内拉高了用户数量,却导致全国资费体系陷入混乱——山东用户办理的校园卡,在河南使用时资费标准竟完全不同。

更为严重的是价格战引发的恶性竞争。以广电网络推出的29元235G套餐为例,三个月内就抢走三大运营商超300万用户。这种饮鸩止渴式的竞争,最终导致2024年第四季度三大运营商利润率跌至5.8%的历史冰点。监管部门此时出手整顿,实为挽救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运营商典型低价套餐用户投诉量(2024Q4)
中国联通19元星耀卡1.2万件
中国广电29元235G套餐0.8万件
中国移动8元保号套餐2.1万件

二、用户觉醒倒逼服务改革

在河北唐山,有位用户发现自己的299元套餐竟比新用户129元套餐的流量还少40G。这种“杀熟”行为被曝光后,24小时内转发量突破50万次。消费者权益意识的觉醒,使得沿用二十余年的月租模式遭遇空前质疑。

用户主要诟病集中在三个方面:
1. 资费陷阱防不胜防:免费副卡突然收费、优惠到期不提醒等套路频发
2. 服务质量不对等:5G网络建设成本分摊到用户,但网速提升感知不明显
3. 定价机制不透明:同套餐在不同渠道价差可达40%,老用户升级困难

三、技术迭代重构收费逻辑

5G基站建设成本是4G的3倍,单个基站年维护费就超过15万元。传统月租模式已无法支撑新基建投入,动态计费系统开始显现优势。北京试点的新型资费方案显示,采用“基础服务费+按量计费”模式后,用户月均支出下降12%,运营商利润率反而提升2.3个百分点。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更带来根本性变革。上海某区试行的智能合约套餐,用户流量使用数据实时上链,超额部分自动按最优资费结算。这种技术保障下,运营商再也不能玩“套餐外天价流量”的把戏。

四、企业自救与行业洗牌

面对危机,联通采取了“三步走”策略:
1. 精简产品线:将原有86款套餐压缩至15款标准套餐
2. 透明化改造:在APP设置资费计算器,用户可模拟不同场景费用
3. 服务升级:推出“不满意退差价”承诺,72小时解决投诉

这场改革也引发行业洗牌。以广东市场为例,停售月租套餐三个月后,联通用户流失率达8%,但ARPU值(每用户收入)反升11%。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仍坚持低价策略的虚拟运营商,已有三家因资金链断裂退出市场。

在这场月租变革中,没有绝对的赢家输家。用户获得了更透明的消费环境,运营商摆脱了价格战泥潭,监管部门则推动了行业健康发展。未来的通信市场,必将走向“基础服务标准化+增值服务个性化”的新模式。当技术红利真正惠及普通消费者,或许我们很快就能告别“套餐焦虑”,迎来按需付费的通信新时代。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