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老年朋友在问:“联通的老人卡到底值不值得办?”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需要从套餐价格、使用权益、隐藏条款等角度综合分析。市面上各种“孝心卡”“银龄卡”让人眼花缭乱,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说清楚。
一、套餐价格暗藏门道
联通老人卡主打“低月租”概念,但实际月费从4元到39元都有。最便宜的4元套餐只包含30分钟通话和200MB流量,适合完全不用智能机的老人。多数人选择的19元套餐含100分钟通话+2GB流量,不过要注意这个价格是合约价,两年后可能涨价到29元。
重点提醒:所谓“免月租”套餐都有最低消费门槛。比如银龄小龙卡要求每月必须消费19元,哪怕你只打了10分钟电话,照样收19块。这里给大家整理个对比表:
套餐类型 | 月租 | 包含内容 |
---|---|---|
基础版 | 19元 | 100分钟+2GB流量 |
视频版 | 29元 | 300分钟+5GB+IPTV会员 |
健康版 | 39元 | 500分钟+10GB+定位手环 |
二、权益背后的使用限制
1. 亲情号码有门槛
所有套餐都宣传“亲情号免费打”,但必须绑定联通号码。如果子女用移动或电信,这个功能等于没用。北京有位老人就遇到过这种情况,给外地用移动号的儿子打电话,结果每月多花80元话费。
2. 定向流量藏猫腻
宣传中“30GB专属流量”实际只覆盖微信文字聊天、抖音短视频等基础功能。视频通话、直播这些耗流量大的操作都要额外收费,曾有用户刷了2小时广场舞直播,话费直接扣了50块。
3. 健康服务要续费
赠送的定位手环、线上问诊等服务大多只有首年免费。第二年续费要交120-200元年费,且解约时需退还设备,否则扣违约金。
三、过来人的血泪教训
上海王阿姨去年办了29元套餐,头三个月确实划算。后来孙子用她手机上网课,流量超了5GB,当月话费直接飙到179元。更气人的是,套餐到期后自动续约,想换成便宜套餐还得去营业厅排队。
北京李大爷的经历更典型:副卡莫名其妙多了9个增值服务,包含“少儿精选”“视频彩铃”等老人根本用不到的功能。这些业务每月扣费15-30元,持续半年才发现。
四、适合办理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子女都用联通号码,且老人主要在家活动(能用WiFi),选19元基础套餐最划算。
第二种:独居老人需要定位功能的,建议选39元套餐。但要注意第二年续费价格,手环丢失要赔150元。
第三种:帮老人办副卡的,一定要关闭数据网络和付费业务申请权限。有位用户给老父亲办副卡,结果老人误点广告开通会员,半年多扣了360元。
五、办理前的必查清单
- 查看套餐合约期(多为24个月)
- 确认流量超额收费标准(5元/GB还是按MB计费)
- 要求关闭自动付费业务(在协议上手写注明)
- 核对赠送设备归还条款(特别是定位手环)
联通老人卡适合电话不多、活动区域有WiFi覆盖、子女能协助管理手机的老人。如果经常视频通话或独自外出,可能需要搭配流量包使用。最重要是办理时全程录音,保留纸质协议,这比任何宣传承诺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