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元月租135G流量卡值不值得入手?

最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种月租19元、流量高达135G的手机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这靠谱吗?”。这种套餐确实吸引眼球,但天上不会掉馅饼,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里面的门道。一、套餐里到底藏着啥?

最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讨论一种月租19元、流量高达135G的手机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这靠谱吗?”。这种套餐确实吸引眼球,但天上不会掉馅饼,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讲清楚里面的门道。

19元月租135G流量卡值不值得入手?

一、套餐里到底藏着啥?

这种套餐看着都是19元月租给135G流量,但不同运营商玩的套路可不一样。联通家的卡前六个月19元,第七个月开始涨到29元,不过好在没合约期随时能退。电信那边更复杂,前半年19元,第七个月直接跳到39元,还得签一年合约。移动的版本号称长期套餐,但仔细看会发现135G里混着定向流量。

这里头最实在的要数通用流量,刷视频打游戏都能用。但有些套餐会把流量拆成通用+定向,比如给30G抖音专用流量,实际能随便用的可能只有105G。另外要留神流量超额后的收费,多数套餐超1G收5块钱,但有些会直接限速到1Mbps,连刷朋友圈都卡。

运营商优惠期合约期通用流量
中国联通前6个月135G
中国电信前6个月12个月105G

二、这玩意儿适合哪些人?

学生党用着最划算,宿舍没装宽带的话,一个月135G刷网课、追剧基本够用。实测每天看4小时高清视频,大概消耗5G流量,这样一个月下来还能剩30G左右。

双卡用户拿来做流量副卡也挺合适。主卡保个8元套餐接电话,副卡专门上网,一个月话费能控制在30元以内。特别是经常出差的,买这种卡比每天买流量包划算多了。

不过要提醒家里长辈,有些宣传页上大字写着"19元",小字却标注"首月免费",第二个月开始实际要交29元。还有的套餐头三个月返话费,需要自己手动操作才能保持低价,老年人很容易被套路。

三、藏在合同里的五个坑

1. 价格过山车

九成以上的低价套餐都有"价格保护期"。比如某电信卡前6个月19元,第7-12个月涨到29元,第13个月直接跳到39元,两年下来总花费其实比常规套餐还贵。

2. 流量掺水分

有些运营商把5G网络速度当卖点,但仔细看套餐说明会发现,只有前20GB能享受5G速度,超过后直接降到3G网速,看个网页都费劲。

3. 注销困难症

虽然都宣传线上可注销,但实际操作时可能要视频认证、上传身份证正反面。更坑的是有合约期的卡,提前注销还得交违约金,有个套餐写着"违约金=剩余月份×10元",用三个月想退卡还得倒贴90元。

4. 信号开盲盒

广电的卡最典型,用着自家新建的5G基站,市中心网速嗖嗖的,但到城中村或地下车库就直接"失联"。有用户吐槽在老家明明显示满格信号,就是发不出微信。

5. 复活甲套餐

最坑人的是"到期自动续约"条款。某联通卡宣传页写着"优惠到期可续约",真到续约时才发现要消费满50元才能申请,妥妥的连环套。

四、怎么选不吃亏?

先上运营商官方APP查能不能查到套餐,那些只在小网站销售的卡八成有问题。再打客服电话确认三点:套餐价格变化时间表、违约金计算公式、流量是否全国通用。

建议优先选无合约期的,虽然月租可能贵几块钱,但用着踏实。短期优惠卡就当临时过渡,比如考研党用半年正好,长期用还是选标注"永久套餐"的更靠谱。

最后提醒大家,任何要预存话费送流量的活动都留个心眼。有用户反映充了100元话费后,每月返还的10元其实是从自己本金里扣的,根本不是白送。

19元135G的套餐不是不能用,但得带着放大镜看条款。短期救急绝对划算,长期使用还是要算清总账,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运营商可不会做亏本买卖。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