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用户都在关注中国联通推出的20元月租套餐。这个套餐以“低月租、大流量”为宣传点,但很多人实际使用后发现账单金额总比预想的高。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看起来实惠的套餐到底藏着哪些消费陷阱。
一、套餐里没写清楚的资费细则
打开联通官网,20元套餐的首页宣传写着“每月20元享5GB流量+100分钟通话”。不过仔细翻找套餐说明的第六页小字,会发现三个关键信息:
1. 流量仅限当日有效每天23:59分没用完的流量自动清零,第二天重新计算。比如用户某天只用200MB,剩下的4.8GB不会累积到第二天。
2. 通话时长包含主叫被叫宣传中的100分钟通话既包括打出去的电话,也包括接听的来电。如果是经常接听工作电话的用户,通话时长消耗会比预期快很多。
3. 流量优先级问题当套餐内流量用完后,系统会自动开启“安心包”流量(1元/100MB),但这个功能默认开启且不会主动提醒用户。
资费项目 | 宣传内容 | 实际规则 |
---|---|---|
流量有效期 | 5GB全国流量 | 按天清零不可结转 |
通话范围 | 100分钟通话 | 主叫被叫合并计算 |
超量资费 | 未明确标注 | 自动叠加安心包 |
二、容易中招的四大隐形收费
1. 流量安心包连环扣费
测试发现,当套餐流量耗尽后,系统会以1元/100MB的标准自动扣费,且每次扣费间隔仅10分钟。假设用户晚上连续刷视频3小时,可能产生18次扣费,单日额外支出就达18元。
2. 亲情号码收费陷阱
套餐说明里写着“免费设置3个亲情号”,但实际操作中,只有通过指定渠道设置的亲情号才免费。如果用户通过手机营业厅APP设置,会收取每月3元/号的功能费。
3. 最低消费保底条款
在部分地区的办理协议中,藏着“合约期12个月内每月总消费不低于20元”的条款。这意味着用户如果某个月实际消费只有18元,会被补扣2元差额。
4. 国际业务自动开通
有用户反馈,套餐默认开通国际漫游数据功能。即便没有出境,在边境地区可能会自动连接境外信号塔,产生5元/分钟的数据漫游费。
三、老用户容易踩的坑
很多从其他套餐转入的用户会遇到这些问题:
• 原套餐余额不退现之前参加的存费送机活动余额,转入新套餐后会被冻结,只能通过拨打客服热线申请退还,且需等待45个工作日。
• 增值业务延续收费原套餐绑定的彩铃、视频会员等业务不会自动取消,这些每月8-30元不等的收费项目会继续计费。
• 红包抵扣顺序猫腻如果账户里有参加活动获得的缴费红包,系统会优先扣除红包金额,导致套餐实际消费仍从话费余额扣除,变相缩短优惠有效期。
四、如何避免多花冤枉钱
通过实测和用户反馈,总结出几个避坑方法:
1. 每日流量自查:发送短信“LLCX”到10010,查看当天已用流量,避免安心包连环扣费。
2. 通话计费确认:在手机设置里关闭“接听电话转分钟数”功能,部分地区接听电话会计入套餐时长。
3. 增值业务退订:拨打10010按3再按2,可查询和退订非必要增值服务。
4. 余额保护设置:通过联通手机营业厅,开启“消费限额”功能,设置每月最高消费额度。
说到底,这个20元套餐确实能满足部分轻度用户的需求,但它的收费设计存在多处“诱导消费”的坑。建议大家在办理前,务必通过客服、线下营业厅等多渠道确认细则,别被表面的低价迷惑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