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满屏的「9.9元享冰激凌套餐」广告,这价格在便利店连根雪糕都买不到,真能让人舒舒服服用整个夏天?咱们先扒开这层糖衣,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
一、9.9元套餐到底存不存在
翻遍联通官网和线下营业厅,99元冰激凌套餐倒是随处可见。所谓9.9元套餐,要么是特定渠道的限时活动,要么藏着附加条件。比如某地运营商搞的「充200送话费」活动,折算下来每月实际支出仍要30多元。更要注意的是,这类优惠往往一年后自动恢复原价,到时候月租直接翻三倍。
二、流量限速像给手机戴镣铐
广告里写着「不限量」,实际用超40G就给你限速到3G水平。有用户吐槽:「微信付款页面要转五分钟,跟回到2G时代似的」。更气人的是限速前根本不提醒,直到刷视频卡成PPT才发现流量用完了。
套餐版本 | 限速阈值 | 限速后网速 |
---|---|---|
2018年老版 | 40G | 3Mbps |
2022年升级版 | 40G | 5Mbps |
2025年合约版 | 30G | 1Mbps |
三、副卡收费像开盲盒
宣传时说的「免费副卡」,用着用着突然每月扣6元功能费。有消费者发现副卡收费条款藏在电子合同第27页,字小得要用放大镜看。更坑的是副卡消费直接扣主卡话费,有人刚充200块,两天后又欠费停机。
四、违约金比套餐还贵
想提前解约?违约金能吓死人。杭州王女士想换套餐,被告知要交2000元违约金,抵得上两年话费。运营商玩文字游戏,合约到期自动续两年,老人家根本不知道要主动取消。
五、真实用户血泪史
上海李女士2024年办理的99元套餐,副卡突然收费让她多花冤枉钱。北京张先生发现宽带和手机套餐捆绑销售,想单独退宽带还得交「拆机费」。最惨的是靓号用户,被停机后要跨省办理解封,还得赔上违约金。
六、防坑指南要记牢
1. 录音留证:办业务时全程录音,重点问清「限速阈值」「副卡收费」「违约金计算方式」
2. 查原始合同:要求营业厅打印纸质合同,重点看小字注释
3. 投诉三连击:先找10010客服,15天没结果就上工信部网站投诉,最后发微博@当地消协
说到底,9.9元冰激凌套餐就像便利店第二支半价的促销,看着便宜实则套路重重。真要办理的话,建议带个律师朋友去营业厅,把每条协议都掰开揉碎看明白。毕竟这年头,话费单可比雪糕账单烧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