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上海街头巷尾总有人讨论联通的低月租流量卡。这些套餐月租大多不到30元,流量动不动就上百G,宣传单页上还标着"5G黄金速率""全国通用流量"等诱人字眼。但真要把这种卡插进手机用起来,到底是省钱利器还是套路陷阱?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清楚。
一、看似白菜价的套餐藏着价格陷阱
以最火的235G套餐为例,前6个月每月19元确实便宜。但把这笔账算全就会发现门道:
- 前半年优惠期:19元×6=114元
- 第7-24个月:39元×18=702元
- 两年总花费:816元,平均每月34元
这还没算合约到期后恢复59元原价的情况。对比常规套餐,虽然前半年能省下小二百块,但后18个月每月要多掏20元左右。
套餐类型 | 前6个月月费 | 7-24个月月费 | 总成本(2年) |
---|---|---|---|
235G套餐 | 19元 | 39元 | 816元 |
常规套餐 | 39元 | 39元 | 936元 |
二、流量水分比黄梅天还大
宣传的235G流量里,通用流量其实只有215G,剩下20G是定向流量。定向流量只能用于特定视频平台,像微信视频聊天、直播带货这些常用场景根本用不上。更坑的是部分套餐存在"夜间限速",晚上11点后网速直接砍半,刷个短视频都卡。
实测网速两极分化
在陆家嘴、南京路这些核心区域,确实能跑到600Mbps以上的5G速度。但一到松江、奉贤等郊区,信号强度立马从-85dBm掉到-110dBm,网速也跌到30Mbps以下,刷个朋友圈都要加载半天。
三、合约条款里的文字游戏
办理时说的"随时可退"在合约里变成"合约期内退网需支付违约金"。有用户反映,想提前解约得按每月10元的标准补差价,用满半年退卡还得倒贴运营商60元。更隐蔽的是流量清零规则,哪怕最后一天激活套餐,当月剩余流量也不会顺延到下个月。
四、这些人才真适合办
- 短期驻沪人员:出差、培训等半年内要离开上海的
- 流量应急用户:原有套餐临时不够用的
- 双卡双待玩家:把联通卡当纯流量副卡使用的
但长期在郊区活动、对通话时长有需求、或者手机不支持5G的人群,建议还是选传统套餐更稳妥。
说到底,这种低价套餐就像超市临期食品,短期用确实划算,长期用未必省钱。办理前务必拿计算器把总账算清楚,看清楚合约里的小字条款,别被前几个月的低价蒙了眼。毕竟通信套餐不像衣服,说换就能随时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