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联通推出了一款“免月租”套餐,广告打得挺响,不少人都被“0元月租”的噱头吸引。但仔细想想,这种套餐真的能省钱吗?流量、通话够不够用?会不会藏着其他隐形收费?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清楚。
一、免月租不等于完全免费
先说重点:联通的免月租套餐,严格来说是“月租费0元”,但通话和流量得按实际使用量收费。比如,套餐A标榜“免月租”,但可能包含以下条款:
基础费用结构:项目 | 费用 |
---|---|
月租费 | 0元 |
国内通话 | 0.15元/分钟 |
国内流量 | 0.1元/MB |
看到这里就明白了——虽然月租不要钱,但用多少就得交多少。比如你一个月打了100分钟电话、用了5GB流量,总费用就是:(100×0.15)+(5120×0.1)=15+512=527元!这可比普通套餐贵多了。
适合哪些人?
这种套餐只适合两类人:
1. 备用卡用户:比如给老人或孩子办张副卡,平时几乎不用,偶尔接个电话;2. 极端低需求用户:每月通话<30分钟、流量<100MB,总费用能控制在10元以内。
二、流量和通话的“暗坑”
联通的免月租套餐有个关键问题:流量和通话没有封顶价。对比普通套餐,比如联通“王卡”月租29元,包含30GB定向流量和100分钟通话,超出后流量1元/GB/天,通话0.1元/分钟。
费用对比表:使用场景 | 免月租套餐 | 普通套餐(29元档) |
---|---|---|
每月通话200分钟 | 30元 | 29+10=39元 |
每月流量5GB | 512元 | 29+5=34元 |
通话100分钟+流量2GB | 215元 | 29元 |
这么一比,只要用量超过“极低”水平,免月租套餐反而更贵。更坑的是,流量按MB计费,刷个短视频可能就几十块钱。
三、隐藏条款防不胜防
仔细研究合同,发现三个潜在风险:
1. 合约期限制:部分免月租套餐要求签约12个月,提前解约要交违约金;2. 最低消费陷阱:有些地区规定“每月实际消费不低于10元”,否则按10元扣费;
3. 叠加业务收费:彩铃、来电显示等功能可能默认开通,每月多收3-6元。
真实用户反馈
贴吧上有用户吐槽:“办了免月租卡,第一个月没怎么用,结果账单显示12元。一问客服,说是必须开通来电显示,每月6元,还有6元‘保号费’。”
四、网络质量和客服体验
抛开资费问题,联通的网络覆盖在城区还行,但到了郊区或地下室,信号明显弱于移动。客服方面,线上渠道(APP、小程序)响应快,但线下营业厅常出现排队久、业务不熟的情况。
体验评分(满分5星):项目 | 评分 |
---|---|
城区信号 | ★★★★ |
郊区信号 | ★★☆ |
线上客服 | ★★★☆ |
线下服务 | ★★☆ |
五、到底该不该办?
总结下来,免月租套餐的“划算”有严格前提:
适合办的情况:纯接电话的备用卡
短期过渡(比如旅游办个临时号)
能严格控制在每月通话<50分钟、流量<200MB千万别碰的情况:
打算当主卡用
经常刷视频、打游戏
懒得看账单细节
如果真想省钱,不如选联通19元/月的“米粉卡”,含3GB通用流量,超出后1元/GB/天,比免月租套餐稳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