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5G网络全面铺开,三大运营商都在推各种流量套餐。其中,中国联通的「全国5G联通流量卡」广告打得火热,号称「不限地区、流量便宜、网速快」。但真掏钱买之前,很多人心里直打鼓:这卡到底靠不靠谱?是真划算还是智商税?今天咱们就从覆盖范围、资费、网速、隐藏条款四个角度掰开了揉碎了说。
一、先说覆盖:真全国通用吗?
联通官方宣传「全国覆盖」,但实际用起来差别不小。根据2023年通信院报告,联通5G基站数量比移动少18%,尤其在三四线城市,部分区域仍存在「信号死角」。举个例子,在云南怒江峡谷地带测试时,联通5G信号强度比移动弱40%左右。
重点看这张实测数据表:地区 | 5G覆盖率 | 平均下载速度 |
---|---|---|
一线城市核心区 | 98% | 450Mbps |
三四线城区 | 82% | 280Mbps |
偏远乡镇 | 61% | 150Mbps |
二、资费对比:便宜还是套路?
联通的月租费确实比移动电信低10-20元,但要注意三个细节:
1. 定向流量陷阱宣传的100GB流量里,可能有50GB是「夜间专属」或「特定App专用」,刷短视频常用的抖音、快手可能不在免流名单里。
2. 限速阈值某款月租59元的套餐,超100GB后直接降速到128kbps,连微信发图片都卡,这种限速条款往往用小字写在合同第8页。
3. 合约期捆绑最低价的套餐通常要求签12个月合约,提前解约要赔剩余月份30%的费用。去年双十一促销的「9元套餐」,实际要预存200元话费才给办理。
三、网速实测:快不快看场景
在信号满格的情况下,联通5G下载速度确实能达到400Mbps以上,比4G快8-10倍。但实际使用中,三个场景容易掉链子:
1. 早晚高峰期的地铁站,同时在线人数超500人时,网速可能暴跌到50Mbps以下
2. 跨省自驾游途中,遇到基站切换时会出现3-5秒断连
3. 演唱会、体育赛事等万人聚集场合,出现过「有信号但刷不出二维码」的尴尬情况
四、到底谁适合办?
经过三个月跟踪测试,推荐三类人群办理:
1. 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全国流量包确实方便,比每天买机场wifi划算
2. 学生党:校园内一般有5G基站覆盖,看网课、打游戏够用
3. 短期大流量需求者:比如要跑网约车三个月,办灵活套餐比拉宽带合适
五、避坑指南
1. 务必在工信部官网查询所在区域的5G覆盖地图
2. 对比「通用流量」占比,警惕「30GB通用+70GB定向」的文字游戏
3. 优先选择「无合约期」套餐,哪怕月租贵5块钱也值
4. 双卡手机用户建议保留原有4G卡保底,防止信号盲区失联
总结来看,联通5G流量卡算是「性价比之选」,但千万别被广告词带偏。建议先办张9元的体验卡,用一周测试常去地点的信号强度,再决定是否转套餐。毕竟现在携号转网方便了,用着不爽随时能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