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广电总局亲自下场卖手机卡”的消息近期在社交平台疯传,配以”内部员工价””永久套餐”等诱人标语,引发公众对第四大运营商商业行为的广泛质疑。经多方查证,这场风波背后暗藏着渠道乱象与品牌冒用的双重陷阱。
一、官方背书疑云:总局与企业的界限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电)作为第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确实在2022年正式推出”会办卡”5G通信服务。但调查发现,网传所谓”广电总局直属营业厅”销售的198元包年套餐,实为第三方渠道商擅自包装的产品。广电总局作为行政机关,与市场化运营的中国广电存在本质区别,这种刻意混淆的营销话术已涉嫌虚假宣传。
中国广电官方客服向笔者确认:”目前仅通过官网、10099热线及授权门店办理业务,从未推出过年付优惠。”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推广页面底部用极小字体标注”与会办卡品牌联合推广”,这种”搭便车”式营销正在透支新生品牌的公信力。
二、渠道乱象解剖:代理商的三层套路
通过对12个相关社群的暗访,发现灰色产业链已形成固定操作模式:
层级 | 角色 | 常见话术 |
---|---|---|
一级 | 卡商 | “广电内部资源””限量员工福利” |
二级 | 社群团长 | “永久套餐””携号转网专属通道” |
终端 | 地推人员 | “不办卡就涨价””最后三天优惠” |
某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透露:”这些渠道商往往以3-5折批量采购‘会办卡’标准套餐,再通过话术包装溢价销售,用户激活后才发现所谓‘永久优惠’次年就会恢复原价。”
三、用户权益警示:四个必须核验的细节
对于确实需要办理”会办卡”的消费者,通信行业专家建议重点核查:
1. 服务主体:通过工信部官网查询号码归属,正规卡号前三位应为192/196/197等广电专属号段
2. 合约条款:警惕”永久””无限”等绝对化用语,所有优惠都应明确有效期
3. 实名认证:必须通过官方渠道人脸识别,拒绝代客实名行为
4. 费用流向:缴费应进入”中国广电”或省级广电网络公司账户
行业观察:5G时代的新型信任危机
这场风波折射出通信行业转型期的典型矛盾——手握700MHz黄金频段的广电系亟需快速拓展用户,但部分渠道商利用其监管经验不足的弱点,将正规的”会办卡”业务异化为敛财工具。据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涉及虚报运营商身份的投诉同比激增217%,其中新入局品牌成为重灾区。
中国广电近期已启动”清网行动”,下架非授权商品链接1700余个。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需建立更透明的渠道管理体系,同时加强消费者教育——毕竟,任何脱离官方轨道的”超值套餐”,最终都可能成为刺向品牌信誉的利刃。
会办卡。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yunyouhui.com/2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