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何强制办联通手机卡?你了解背后的原因吗?

每年开学季,总能看到新生拖着行李箱排队办理校园手机卡的场景。不少学生反映,学校或辅导员会暗示“必须办理联通卡才能使用校园网”“不办卡影响选课系统登录”,甚至将办卡与宿舍门禁、食堂消费等基础功能绑定。这

每年开学季,总能看到新生拖着行李箱排队办理校园手机卡的场景。不少学生反映,学校或辅导员会暗示“必须办理联通卡才能使用校园网”“不办卡影响选课系统登录”,甚至将办卡与宿舍门禁、食堂消费等基础功能绑定。这种看似合理的要求背后,究竟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利益链条?

学生为何强制办联通手机卡?你了解背后的原因吗?

一、强制办卡的三重驱动力

运营商与高校的合作往往打着“智慧校园”的旗号,实际操作中却存在捆绑销售现象。以太原学院为例,该校2024级新生被告知“必须办理电信卡才能使用校内网络”,而宿舍楼里原本覆盖的移动信号被屏蔽。这种技术垄断直接切断了学生的选择权。

商业利益的驱动更为隐蔽。某运营商省级代理商透露,每发展一个校园用户可获得80-120元佣金,部分学校还能从运营商处获得场地租金、设备分成等隐性收入。这种模式下,学校迎新系统与特定运营商系统深度绑定,导致学生被迫“二选一”。

合作形式具体表现涉及案例
网络服务绑定校园Wi-Fi仅限指定运营商接入杭州医学院联通卡事件
管理系统捆绑门禁、选课系统需特定手机号注册某中学门禁系统绑定联通卡

二、合法外衣下的灰色操作

教育部明确规定禁止强制办卡,但部分学校通过三种方式规避监管:将办卡包装成“自愿选择”,却在后续服务中设置障碍;在录取通知书里夹带已激活的SIM卡;以“网络安全”为由限制其他运营商服务。2024年太原师范学院就曾因要求新生统一办理移动卡,导致多人投诉至工信部。

法律界人士指出,若学校从办卡中获取经济利益,则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2025年某高校辅导员因强制要求学生办理某运营商套餐,最终被查实收取回扣并遭解聘。

三、学生的破局之道

面对强制办卡要求,可采取三步应对策略:首先要求校方出示书面文件并说明法律依据;其次向当地通信管理局提交证据举报;若涉及费用强制收取,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主张自主选择权。2024年杭州医学院新生集体投诉后,校方最终撤回了联通卡绑定校园网的规定。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学校已开始推行“多运营商接入”模式。例如云南高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39元档的移动、联通或电信校园套餐,三大运营商在校内基站实现平等覆盖。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学生权益,也倒逼运营商提升服务质量。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