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9.9元包100GB的广告在短视频平台疯狂推送时,很少有人注意到页面最下方那行”实际可用流量以激活为准”的灰色小字。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消协受理的通信服务投诉中,虚假流量卡营销占比骤增至37%,其中所谓”广电流量卡”成为新型骗局的重灾区。
一、骗局最新动态:披着合规外衣的收割游戏
据工信部8月18日公布的专项整治通报,近期查处的21家违规企业中,有14家以”广电5G战略合作伙伴”名义开展业务。这些企业通过三重伪装实施欺诈:
1. 牌照套壳
利用部分民营运营商租用广电700MHz频段的合规性,将包装成个人手机卡销售。会办卡安全中心检测发现,这类卡片实际网速被限制在3Mbps以下,仅为宣传值的1/20。
2. 流量魔术
消费者激活后看到的100GB实为”定向流量”,仅能用于特定视频APP。北京用户王女士提供的截图显示,其购买的”广电星耀卡”通用流量仅有500MB,但办理页面用星号标注的说明字体不足正文的1/8。
骗局类型 | 占比 | 典型话术 |
---|---|---|
虚假宣传 | 42% | “广电官方直营””永久套餐” |
隐藏条款 | 31% | “详情见用户协议””最终解释权归运营商” |
二次收费 | 27% | “缴纳50元服务费立即开通” |
二、行业暗流:灰色产业链运作图谱
会办卡网络安全实验室追踪发现,这些骗局背后存在完整的黑产链条。广东某通信代理公司内部资料显示,其通过”养卡-包装-分销”模式,将成本8元/张的物联卡以199元价格出售:
上游:违规制卡
部分虚拟运营商将企业客户批量采购的转售给二级代理商,这类卡片本应用于共享单车等智能设备,既无语音功能也无需实名认证。
中游:话术包装
代理商雇佣专业文案团队制作宣传素材,刻意模仿广电官网视觉风格。在某接单平台可见,制作此类落地页的报价仅需300-800元/套。
下游:精准引流
大数据分析显示,18-24岁学生群体和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最主要受害人群。诈骗分子通过”校园合伙人”等模式发展下线,利用熟人关系降低戒备。
三、安全用卡指南:四步识别法
会办卡建议消费者采用”望闻问切”法甄别真伪:
望:查看办理页面是否有”””企业专用”等字样,正规个人手机卡必有11位号码展示
闻:拨打运营商官方客服核实套餐内容,如遇”私人号码”来电推荐需警惕
问:要求销售人员出示《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通过工信部网站查询备案信息
切:使用会办卡APP的”套餐解析”功能扫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隐藏条款
截至发稿前,广电网络发布声明称已终止与17家违规企业的合作。但业内人士透露,仍有诈骗团伙通过频繁更换公司主体继续行骗。唯有提升认知防线,才能守住通信安全的第一道关卡。
会办卡。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yunyouhui.com/2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