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沿海城市,乡村发展始终是区域经济的关键课题。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数字乡村套餐”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生活的新引擎。这种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正在悄然改变大连乡村的面貌。
一、打破信息壁垒,让农民“触网”更轻松
过去大连部分偏远乡村还存在“手机信号弱、宽带进村难”的问题。庄河市桂云花乡的果农老张回忆:“以前卖苹果要等贩子来收,价格被压得厉害,家里装了宽带后,儿子在直播平台三天就卖完2000斤。”数字乡村套餐中的网络基建专项,通过铺设5G基站、升级光纤网络,让长海县广鹿岛这样的海岛渔村也实现了直播卖海货、线上接订单。
表:数字乡村套餐核心内容对比模块 | 主要内容 | 覆盖区域 |
网络基建 | 5G基站/光纤入户 | 78个行政村 |
电商平台 | 物流集散点/直播培训 | 214个自然村 |
1.1 手机变农具的转型之路
普兰店区丰荣街道的草莓种植户们,现在每天早晨5点不再忙着挑担赶集,而是通过手机查看智慧大棚的温湿度数据。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的菜农则用上了“AI种菜”小程序,什么时候施肥、打药,手机都会自动提醒。
二、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腿
瓦房店市谢屯镇的村民最近发现,办理社保认证不用再坐两小时班车去镇里了。村里新装的政务服务终端机,刷脸就能完成养老认证、医保缴费等20多项业务。这种“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变化,源自数字乡村套餐中的政务数字化模块。
2.1 村务管理有了智慧大脑
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试点运行的“乡村治理云平台”,把土地流转、集体资产、疫情防控等信息全部纳入系统。村支书老李掏出手机展示:“你看,谁家化粪池该清理了,河道哪里出现垃圾,巡查员拍照上传就能自动派单处理。”
三、从靠天吃饭到靠数吃饭
在庄河市青堆镇,海水养殖户老王指着海上的浮标传感器说:“这东西能实时监测水温、盐度,去年我的海参苗成活率提高了三成。”这套由数字乡村套餐引入的海洋牧场监测系统,已经帮助大连200多户养殖户实现科学养殖。
3.1 冷链物流破解保鲜难题
针对大樱桃、蓝莓等特色农产品的运输痛点,数字套餐在三十里堡街道建设了智能冷库集群。果农凌晨采摘的樱桃,通过冷链车直发机场,第二天中午就能摆上深圳超市的货架,每斤多卖8块钱。
四、文化传承找到新载体
在长海县小长山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民号子”通过VR技术被完整记录。金普新区石河街道的东沟乡村旅游区,游客扫一扫木牌楼上的二维码,就能听到满族剪纸的历史故事。这些数字化保护手段,让乡村文化既留得住乡愁,又跟得上时代。
数字乡村套餐的推进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要让技术真正扎根乡土。随着更多数字应用场景的落地,大连乡村正在走出一条具有滨海特色的振兴之路。当智能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化为新农资,这片黑土地上的故事,正在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