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用户发现,支付宝的「手机充值」功能里,突然找不到联通话费的充值入口了。有人尝试搜索「联通」或手动输入号码,系统却提示「暂不支持该运营商」。这让习惯了用支付宝充值的用户感到困惑:为什么支付宝不能充联通话费了?是技术问题,还是背后有更大的原因?
合作关系的微妙变化
要理解这个现象,首先要看支付宝和运营商的关系。早在2014年,支付宝就接入了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的话费充值服务。用户充值时,支付宝相当于中间平台,钱通过支付宝流向运营商,运营商再给用户充值。这种合作原本是「三赢」:用户方便、支付宝赚手续费、运营商获得支付渠道。
但今年开始,情况出现变化。据内部人士透露,联通和支付宝在手续费分成比例上未能达成一致。例如,用户充值100元话费,支付宝原本会收取0.5%-1%的服务费(约0.5-1元)。随着用户规模扩大,这笔费用累计起来相当可观。联通认为手续费过高,希望降低比例,而支付宝坚持原有方案,最终导致合作暂停。
运营商的自有渠道崛起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运营商正在大力推广自家APP。以联通为例,「中国联通APP」不仅提供话费充值,还能办理套餐、查询流量。如果用户都通过支付宝充值,运营商就失去了直接触达用户的机会。数据显示,2023年联通APP月活用户突破1.2亿,比2021年增长40%。这种情况下,运营商更倾向于把充值入口控制在自己手里。
渠道 | 手续费率 | 用户粘性 |
---|---|---|
支付宝 | 0.5%-1% | 低(用户属于平台) |
运营商APP | 0% | 高(用户属于运营商) |
支付市场的「站队」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支付目前仍支持联通话费充值。这背后可能涉及腾讯与联通的资本合作——2022年腾讯曾参与联通混改,持有约5%股份。这种股权关系让微信支付在谈判中更具优势。反观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集团,与联通没有深度绑定,因此在商业博弈中更容易被「排挤」。
这种现象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少见。例如,美团支付长期不支持支付宝,拼多多优先推荐微信支付。当平台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时,支付入口往往会成为「筹码」,合作与否取决于双方的利益交换。
监管政策的影响
2021年以来的反垄断监管也在发挥作用。《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明确规定,平台不得滥用市场地位限制交易。但具体到话费充值业务,由于运营商本身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监管更关注运营商是否强迫用户「二选一」。目前来看,联通停止与支付宝合作尚未触及红线,但未来政策走向仍需观察。
数据安全成为新考量。运营商的话费充值涉及用户手机号、身份信息等敏感数据。2023年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平台和运营商明确数据使用边界。如果支付宝和联通在数据共享规则上存在分歧,也可能导致合作中断。
用户该怎么办?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支付宝不能充联通话费确实带来不便,但仍有替代方案:
- 通过微信支付充值(手续费0.1%-0.6%)
- 使用中国联通APP(经常有充值满减活动)
- 银行APP充值(部分银行免手续费)
从长远看,这种「渠道分化」可能成为常态。就像视频网站的内容独家授权一样,支付平台与运营商的合作会越来越「选择性开放」。建议用户同时保留2-3种充值方式,避免依赖单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