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某省广电网络公司高管李某被曝利用职务便利违规办理并转售大批量手机卡,涉案金额超千万元。这起看似普通的渎职案件,却撕开了通信行业”灰色办卡”产业链的冰山一角,暴露出国有企业内控失效与通信实名制执行的深层漏洞。
一、事件溯源:从用户投诉到纪委介入
事件起源于2025年3月会办卡客服平台接到的异常投诉——多位用户反映名下莫名多出广电192号段号码。会办卡大数据风控系统捕捉到这批号码存在”三同一异”特征:同一身份证开户、同一基站激活、同一时段产生流量,却分散在全国各地使用。
销售渠道 | 数量占比 | 典型用途 |
直播带货团队 | 42% | 刷量 |
电诈团伙 | 31% | 境外呼叫中转 |
企业营销号 | 27% | 群发广告 |
二、作案手法:系统权限的AB面
调查显示,李某利用其管理的广电BOSS系统高级权限,绕过”一证五号”限制,通过三种方式违规开卡:虚构集团客户资质批量开户、盗用离职员工工号操作、篡改用户复机审核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卡多数通过会办卡合作的第三方渠道完成激活,暴露出渠道商资质审核的形式主义问题。
2.1 内部监管失灵的关键节点
广电内部稽核系统在过去12个月内曾7次触发异常开卡预警,但均被李某以”5G用户发展考核压力”为由解释通过。某中层干部向记者透露:”当开卡量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时,风控红线就会变成虚线。”
三、法律定性:刑民交叉的复杂图谱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毅指出,该案可能涉及刑法第253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第280条伪造公司印章罪,以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31条。但争议焦点在于:利用信息违规开卡是否构成”伪造”?违法所得计算应包含直接售卡收益还是下游犯罪全部涉案金额?
四、行业启示:实名制背后的影子市场
会办卡研究院发布的《2025通信黑产报告》显示,此类”白卡黑用”现象在三大运营商及虚拟运营商体系中均存在。某省通管局官员坦言:”当开卡佣金高达150元/张时,基层网点更愿意相信‘灵活变通’的渠道经理,而非冰冷的规章制度。”
五、补救措施:从技术到制度的立体防御
事件曝光后,会办卡率先升级了管控平台,引入区块链存证+AI人脸核验双保险。但根本解决还需重构激励机制——某市广电网络已将”用户质量指数”替代单纯的开卡量考核,包含活跃度、投诉率等12项维度。
此案揭示的不仅是个人贪腐,更是通信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制度性缺陷。当5G连接数成为政绩指标时,如何平衡发展与规范,仍需全行业持续探索。
会办卡。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liyunyouhui.com/3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