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联通抗疫卡套餐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2022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多地反复,滑县作为河南省的农业大县,面临着流动人口多、基层防控压力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联通滑县分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疫情防控的通信服务套餐——「抗疫卡」。这个

2022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多地反复,滑县作为河南省的农业大县,面临着流动人口多、基层防控压力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联通滑县分公司推出了专门针对疫情防控的通信服务套餐——「抗疫卡」。这个看似普通的电话卡,却在防疫工作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滑县联通抗疫卡套餐如何助力疫情防控?

一、抗疫卡套餐的三大核心功能

这个套餐最直接的用处可以用三句话概括:让防疫信息传得快、让隔离人员稳得住、让基层干部少跑腿。具体来说,套餐包含每月100GB定向流量、3000分钟本地通话时长,还有专门的健康管理平台接入权限。

重点功能对比表:
服务项目普通套餐抗疫卡套餐
防疫通知推送实时弹窗提醒
健康信息填报需安装App短信快捷填报
隔离人员定位电子围栏监控

1. 秒级响应的信息通道

以前发防疫通知靠微信群,总有老年人收不到消息。现在通过抗疫卡的专用通道,重要通知能像天气预报短信那样直达每部手机。3月份全员核酸时,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用这个功能,2小时就通知到了全县87万人。

2. 居家隔离的"电子管家"

隔离人员装上专用App后,开门取快递、体温异常等情况会自动推送给社区网格员。有个真实的案例:王集镇的李大姐隔离期间突然发烧,系统发现她连续3次测量体温超过37.5℃,立即触发预警,医护人员20分钟就赶到了现场。

3. 基层工作的"数据助手"

村干部最头疼的报表工作现在简化了。通过话单数据分析,系统能自动生成人员流动热力图。上官镇的张支书说:"以前每天要花3小时核对返乡人员名单,现在电脑自动生成表格,还能预警高风险地区来电号码。"

二、技术支撑下的防控创新

这套系统背后藏着三大技术门道:首先是基站定位精度提升到50米范围,其次是运用了AI语音识别技术自动筛查流调电话,最重要的是建立了本地化的防疫数据库。

在八里营镇试点时,技术人员给每个疫情防控卡点的路由器都装了信号放大器。这样既能保证扫码登记不卡顿,又不会因为人多导致网络拥堵。有个细节很实用:核酸检测点的扫码设备都接入了专属网络通道,上传速度比普通4G快6倍。

三、实际应用中的加减法效应

给老百姓做的是加法,给防疫人员做的是减法。普通用户最明显的感觉是话费降了——原本每月78元的套餐现在只要29元,还包含视频问诊服务。而对防疫指挥部来说,纸质台账减少了70%,电话流调效率提升了3倍。

道口镇街道办的统计显示,使用抗疫卡后,重点人员管控的响应时间从平均4小时缩短到1.5小时。特别是在春节返乡高峰期,通过话单漫游数据分析,提前3天就预测到了人员流动趋势。

四、特殊群体的定制服务

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联通公司还推出了两项特色服务:针对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开发了"语音播报健康码"功能;给留守儿童家庭配备了带定位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既能打电话又能监测活动轨迹。

留固镇周庄村的老赵头说:"以前进超市总搞不定健康码,现在只要用座机拨个号码,电话里就念出来绿码状态。"这种土办法反而解决了大问题。

五、长效机制的探索实践

抗疫卡不单是应急措施,更在探索平战结合的服务模式。疫情平稳时,套餐里的流量可以用于远程医疗、在线教育;遇到突发事件,立即切换为应急通信保障状态。这种设计思路已经吸引了周边5个县市前来考察学习。

从实际效果看,这个创新至少带来三方面改变:一是降低了防疫成本,全县每年节省通信支出约300万元;二是提高了防控精度,重点人员管控准确率达到99.2%;三是培养了数字防疫习惯,60岁以上人群的智能终端使用率提升了40%。

疫情防控没有万能药,但像抗疫卡这样的创新产品,确实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它告诉我们,科技防疫不一定要高大上,关键是要接地气、能落地、可持续。当通信技术真正融入防控体系的毛细血管,就能织就一张更有温度的安全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