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举着两块钱就能买到的盐水冰棍舔半天,如今打开手机随便点个冰淇淋套餐,几十种口味直接送到家门口。这年头想吃口冰淇淋,不仅要挑味道还得看产地,东北的奶香、云南的鲜花、广东的杨枝甘露,天南海北的特色都能塞进冰箱冷冻层。
一、冰淇淋地图上的酸甜苦辣
东北老铁们最认奶味重的款,哈尔滨中央大街卖的红肠冰淇淋能尝出烟熏味,辽宁特产的老式大板撕开包装纸还粘手。往南走到江浙沪包邮区,龙井茶冰淇淋带着炒青的焦香,苏州评弹茶馆配的鸡头米冰淇淋,嚼起来咯吱咯吱像在吃珍珠奶茶。
水果系冰淇淋三巨头
- 芒果派:广西百色产的台农芒果打成泥,冷冻后还能吃出纤维感,和泰国进口的相比少了几分涩口
- 榴莲党:猫山王果肉占比35%的才算及格线,马来西亚产地直发的冰淇淋解冻半小时,那股子臭味比新鲜榴莲还冲鼻子
- 小众选手:攀枝花的凯特芒、丹东的草莓、新疆的哈密瓜,这些区域限定款在快递箱里要放足八个冰袋
地区 | 代表口味 | 单价区间 |
---|---|---|
北方地区 | 奶香/酒酿/五谷 | 8-25元 |
南方地区 | 热带水果/茶韵 | 12-38元 |
沿海城市 | 海鲜风味/进口款 | 18-50元 |
二、冰淇淋经济学
超市冰柜里摆着的3块钱老冰棍和网红店的38元金箔冰淇淋,中间差的不仅是包装纸。内蒙古牧场供应的鲜奶原料每吨涨了2000块,直接让奶砖类产品集体换了配方表。现在连便利店冰淇淋都搞起买一送一,但那些号称比利时巧克力的高端款,折扣价依然抵得上顿午饭钱。
00后们追的文创冰淇淋最会玩花样,三星堆青铜面具造型的抹茶味雪糕,咬掉耳朵还能看见里面的夹心结构。这种带专利的模具开模费就要二十万,卖出去的每支雪糕都得摊上块八毛的模具成本。
三、吃冰群众众生相
大学生组团买家庭装最划算,5升装的香草冰淇淋挖着吃半个月,宿舍功率不够的迷你冰箱根本冻不硬。宝妈们专挑配料表干净的款,发现加了植物奶油的就拍照发妈妈群避雷。最舍得花钱的是25-35岁的办公室人群,下午茶点个冰淇淋拼盘,六种口味摆九宫格拍照,实际每人尝两口就化得差不多了。
要说全国套餐里最受宠的,还得是那些混搭款。云南的玫瑰乳扇冰淇淋能嚼到花瓣和奶皮,西安的油泼辣子冰淇淋第一口呛嗓子,多吃两口居然上头。这些地方特色口味在外卖平台上周销量能破千单,比当地景区的实体店卖得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