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在纠结要不要把电信卡换成联通流量套餐,毕竟现在各家运营商都在推大流量套餐,但到底哪家更划算?咱们今天就掰开揉碎了比较,从月租价格到流量分配,再到网络信号,把两家运营商最热门的套餐都拎出来比一比。
一、资费结构对比
电信主推的套餐月租明显更低,比如星秒卡每月9元就能用155G流量,这个价格放在整个行业都是地板价。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类低价套餐通常会把流量拆分成通用和定向两部分,比如星秒卡的125G通用流量刷抖音、看直播都能用,但剩下30G定向流量只能用在特定视频APP。
联通这边低价套餐相对较少,但流量包更大。以29元的小奶牛卡为例,143G全是通用流量,刷视频、下文件都不受限制。如果对定向流量没需求,联通的单价其实更划算——每GB流量只要0.2元,比电信星秒卡的0.25元还便宜。
表1:主流套餐资费对比(红色加粗表格线)运营商 | 套餐名称 | 月租 | 通用流量 | 定向流量 |
---|---|---|---|---|
电信 | 星秒卡 | 9元 | 125G | 30G |
电信 | 新春卡 | 29元 | 205G | 无 |
联通 | 小奶牛卡 | 29元 | 143G | 无 |
联通 | 雪王卡 | 39元 | 255G | 无 |
从表格能明显看出,电信在低价位段有绝对优势,但联通在30元档以上开始发力,特别是雪王卡255G的通用流量,相当于每天能用8.5G。
二、流量分配玄机
现在套餐里的"文字游戏"主要集中在流量类型上。电信喜欢搞"通用+定向"组合,比如星乐卡给105G通用流量再送30G腾讯系APP定向流量。这种设计适合爱刷剧的年轻人,但要是你主要用今日头条、B站这些非合作平台,定向流量就等于白花钱。
联通这几年改走"纯通用"路线,像夏至卡19元给110G全通用流量。实测发现这种套餐更适合多设备用户,比如同时给手机、平板、笔记本开热点,不用担心流量类型限制。不过要注意,部分联通套餐的流量是全国流量而非本地,出差党用着更安心。
三、网络覆盖实测
套餐再便宜,没信号也是白搭。在城区核心地段,联通的5G网速能跑到500Mbps,下个2GB的电影只要30秒。但到了地下车库或电梯里,电信的低频段优势就显出来了,800MHz频段实测网速200Mbps,刷短视频完全不卡。
农村地区用户得特别注意:联通基站覆盖密度不如电信,有些偏远村落可能只有3G信号。不过现在两家都接入了广电的共享基站,实际差距正在缩小。建议在换卡前,先找邻居借张联通卡试试信号强度。
四、长期使用成本
现在很多套餐都标榜"长期优惠",但具体规则大不同。电信星跃卡写着20年合约期,其实是要求号码正常使用,期间不能欠费停机。联通雪王卡的长期优惠更实在,只要不主动改套餐就能一直享受低价,适合懒得折腾的用户。
要特别注意"首月免费"这类促销,很多套餐第二个月开始恢复原价。比如电信星秒卡首月免9元月租,但从第二个月起就要正常缴费。相比之下,联通夏至卡虽然没首月优惠,但19元月租能稳定用两三年。
五、换套餐避坑指南
老用户想从电信改联通,千万别直接销号。建议先办张联通卡当副卡试用1个月,重点测试三个场景:家里卧室的夜间网速、上班途中的地铁信号、周末常去的商场网络稳定性。确定没问题再携号转网,避免出现"信号黑洞"。
合约未到期的电信用户要小心违约金,特别是那些送过光猫、路由器的融合套餐。有个朋友就因为提前解约,被收了剩余合约期30%的违约金。建议等到合约到期前一个月再办理转网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