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在讨论电联通信推出的19元套餐,号称“低价入门必选”。但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套餐,很多人心里犯嘀咕:这19块钱到底能买到啥?是真划算还是套路?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把套餐内容、适合人群和隐藏细节全捋清楚。
一、套餐里到底有什么?
先说最实在的——19元套餐包含的服务可以总结为“两基础一赠送”,具体看下面这张表就明白了:
项目 | 具体内容 |
---|---|
国内流量 | 每月10GB(其中8GB为指定App专用) |
通话时长 | 100分钟国内主叫 |
附加权益 | 视频网站会员三选一(需连续使用满3个月) |
重点细节要注意:
1. 专用流量暗藏玄机
8GB的App专用流量覆盖微信、抖音等15款常用软件,但地图导航、软件更新等系统级流量不在范围内。实测发现,如果开着自动更新,可能半天就能用掉500MB通用流量。
2. 赠送权益有条件
视频会员需要绑定手机号且连续使用套餐满3个月,中途改套餐或注销号码直接失效。领会员时还会弹窗“免费试用7天VIP”,不注意点同意的话,下个月会自动扣15元会员费。
二、这套餐适合哪些人?
第一类:双卡用户副卡
主卡用着高价套餐舍不得换的,副卡插在备用机或者给孩子用挺合适。比如家长给孩子配电话手表,一个月19元能解决定位和紧急通话需求。
第二类:低频率上网人群
每天通勤刷半小时短视频、偶尔用微信视频聊天的上班族,10GB流量基本够用。但喜欢用流量看直播、下载电影的话,可能第三天就得买加油包。
第三类:短期过渡用户
学生暑假回家办个临时号、出差党短期驻扎某个城市,用半年后注销的成本比办理高价套餐更低。但要留意合约期——有些渠道要求用满12个月,提前注销要交违约金。
三、和同类套餐比谁更值?
拿市场上另外两款低价套餐做个硬核对比:
对比项 | 电联19元 | 竞争对手A 18元 | 竞争对手B 20元 |
---|---|---|---|
通用流量 | 2GB | 5GB(夜间专用) | 3GB |
通话时长 | 100分钟 | 50分钟 | 不限量(限本地拨打) |
隐藏成本 | 合约期12个月 | 首月免费 | 需预存50元话费 |
从对比能看出,电联套餐在通话时长上占优,适合经常打电话的中老年人。但如果更看重流量,竞争对手A的夜间流量适合熬夜刷剧的年轻人,而竞争对手B的本地不限量通话对微商、销售类工作者更实用。
四、这些坑千万要避开
1. 流量超额收费贵
套餐外流量按5元/GB计费,听起来不贵,但实际采用“达量限速”模式:当月总流量用超30GB后直接降到128Kbps,连微信图片都加载半天。
2. 携号转网有限制
如果是其他运营商号码转过来享受19元优惠价,必须承诺在网24个月。两年内想换套餐?可以,但优惠价立刻取消,自动变成39元标准套餐。
3. 副卡功能缺失
虽然允许办理1张副卡,但副卡月费10元/张且不与主卡共享流量。算下来主副卡合计29元/月,还不如直接办29元家庭套餐来得划算。
五、终极购买建议
值不值得买,主要看三点:
1. 月均话费是否低于30元——如果现在每月话费超过50元,可以考虑;
2. 是否接受定向流量——常用App在指定名单里才划算;
3. 能否接受合约期——短期用的话,违约金可能比套餐费还贵。
这个套餐适合“三少人群”:打电话少、玩手机少、换套餐少。如果符合你的使用习惯,19元确实能省下一笔钱;但如果是重度用户,建议加10块钱选更高档位套餐,用着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