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用户发现,中国联通原先的10元基础套餐突然从办理列表中消失了。这个被称作"保号套餐"的低价选项,曾经是很多轻度用户的首选,它的突然退场引发了不少疑问:为什么联通要取消这个套餐?每月只花10块钱的用户该怎么办?
一、10元套餐的"前世今生"
这个套餐最早可以追溯到2017年,主要包含100MB流量和30分钟通话。虽然现在看来配置寒酸,但在当时满足了三类人群需求:双卡用户副卡保号、老年机用户、备用机用户。特别是随着携号转网政策推行,很多人选择这个套餐来保留旧号码。
套餐核心价值
运营商内部数据显示,使用该套餐的用户中,78%月均流量消耗不足50MB,91%的通话时长在20分钟以内。这说明它本质上是个"占位套餐",用户看中的不是套餐内容,而是维持号码存在的最低成本。
二、取消背后的三重压力
压力类型 | 具体表现 | 数据支撑 |
---|---|---|
成本压力 | 单用户维护成本约8元/月 | 2022年运维成本上涨23% |
政策压力 | 国资委要求央企提质增效 | 三大运营商2023年降本指标15% |
竞争压力 | 低价用户贡献度持续下降 | 10元套餐用户ARPU值仅为主流套餐1/6 |
值得注意的是,取消动作并非突然。从2021年开始,多地营业厅已逐步下架该套餐,改为推荐19元套餐。此次全国范围内正式退场,其实是量变积累后的质变。
三、替代方案全解析
对于必须保留号码的用户,现有替代方案可分为三类:
1. 联通内部升级方案
目前主推的"新萌卡"套餐19元档,包含3GB流量和100分钟通话。虽然价格翻倍,但流量供给提升30倍。对于偶尔使用智能机的老年用户,这个升级幅度可能刚好够用。
2. 转网选择
移动、电信仍保留8元保号套餐,但附加条件增多。例如移动要求预存100元话费,电信限制新用户办理。实际操作中,转网成功率约67%,主要障碍是合约机绑定或宽带绑定用户。
3. 互联网套餐方案
套餐名称 | 月租 | 内容 | 适用人群 |
---|---|---|---|
阿里宝卡 | 13元 | 1GB+30分钟 | 淘宝重度用户 |
米粉卡 | 15元 | 2GB+50分钟 | 小米手机用户 |
这类套餐的隐形门槛在于APP绑定,比如阿里宝卡的免流服务仅限淘宝系应用,非目标用户实际使用成本可能更高。
四、决策建议指南
根据用户画像提供具体建议:
学生群体:优先考虑校园套餐,通常19元能获得20GB流量,但需注意合约期限制。
老年用户:建议选择运营商的孝心套餐,包含防诈骗服务和定位功能,月费多在20-30元区间。
商务人士:考虑办理副卡业务,主卡选择中高端套餐,副卡共享资源,综合成本可能低于单独保号。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所有替代方案都要注意合约期限。现在多数套餐要求12个月在网协议,提前解约需支付违约金,这点与原来的10元套餐随开随停模式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