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东北的群山之间,宣威市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正悄然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作为云南省最早实现行政村通宽带的县级市,宣威广电宽带的覆盖工程不仅承载着村民们的期待,更成为观察中国基层网络建设的重要样本。
一、光纤网络已深入偏远山村
走进普立乡腊龙村,这个与贵州隔江相望的村落,2021年底完成了4G基站建设^[4]^。施工队曾在这里遭遇车辆爆胎、山路险阻,最终将光缆铺进了2341人的村寨。村民石元再家中的网络电视,严大姐使用的家庭监控,都印证着"村村通光纤"不是口号。
宣威市网络覆盖现状表区域类型 | 光纤覆盖率 | 4G覆盖率 | 5G建设进度 |
---|---|---|---|
核心城区 | 100% | 100% | 已完成覆盖 |
乡镇驻地 | 100% | 98% | 重点区域覆盖 |
自然村 | 100% | 95% | 规划建设中 |
二、建设过程充满"山的故事"
施工队在山路上更换轮胎的画面^[4]^,折射出网络建设的艰辛。海拔落差超过800米的腊龙村,施工人员需要肩扛设备徒步布线。宣威广电采用"同轴电缆+光纤"的混合方案^[5]^,既保证信号稳定,又降低施工难度。
技术攻坚三阶段
- 初期(2019年前):依赖传统有线电视线路,网速仅20Mbps^[6]^
- 中期(2021-2023):完成全市光缆入村,网速提升至100Mbps^[4][8]^
- 现阶段(2024起):与中国移动共建5G基站,实测下载速度达300Mbps^[2][6]^
三、服务半径仍在延伸
在板桥镇龙津村,广电营业厅的电子地图显示着实时覆盖数据。工作人员介绍,2025年重点推进自然村"光纤到户"工程,目标将平均网速从50Mbps提升至200Mbps^[8]^。但对于更偏远的独居户,仍采用无线中继方案临时解决。
宣威广电的实践表明,网络建设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当腊龙村的孩子们能流畅上网课时,当留守老人通过高清视频见到外地子女时,那些翻山越岭铺线的日子便有了特殊意义。这或许就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最朴实的价值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