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手机上网,流量早就成了刚需。但问起“1个G流量到底多少钱”,答案就跟开盲盒似的——有人花三毛钱能用1G,也有人花五块钱还觉得不够。其实流量价格早就不是一刀切,关键得看你会不会挑套餐、懂不懂运营商那些弯弯绕绕的门道。
一、三大运营商价格战,1G流量跌破白菜价
现在电信、移动、联通打得火热,1G流量价格直接干到两三毛钱。电信星卡39元套餐给180G通用流量,算下来1G才两毛一;移动花卡29元套餐给30G定向流量+5G通用,通用流量单价接近六毛;联通王卡更狠,19元套餐自带1元1G的日租包,用得少的话1G只要一块钱。不过要注意定向流量只能刷特定APP,通用流量才是硬通货。
二、套餐类型决定单价,日租卡月租卡各有利弊
日租卡适合流量需求不稳定的人,比如电信无忧卡5元月租,每天1元包1G,不用不花钱,这样1G单价就是1块。月租卡适合固定用量人群,像电信星卡39元包180G,折合每天6G才够刷50多部高清电影。还有校园卡这种特殊套餐,29元能包200G,但毕业就失效。现在连运营商都搞起“流量批发”,100G起步的套餐越来越常见。
三、三大隐藏成本要注意,别被低价迷了眼
第一看限速条款,很多套餐用到一定量就降成3G网速,刷视频直接卡成PPT。第二注意有效期,比如电信星卡的180G其实是30天有效,用不完就清零。第三小心合约期,有些19元套餐前半年优惠,到期直接涨到39元。最坑的是定向流量套路,看着200G大套餐,结果190G只能用在某短视频APP,实际通用流量就10G。
四、薅羊毛技巧要记牢,这样买流量最划算
月初月底关注运营商APP,经常有半价流量包活动;办宽带绑定手机号,很多地方送长期免费流量;支付宝双V会员每天能领500M,攒一个月就是15G白嫖流量。现在还有流量银行这种新玩法,用不完的流量可以转赠或者兑换成话费。学生党记得办校园卡,社会人士可以找政企套餐,往往比市面价格便宜30%以上。
说到底,1G流量价格已经从五年前的5块钱跌到现在的两三毛,但想真正省钱还得会算账。大流量用户选月租套餐,偶尔用网的用日租卡,学生白领盯紧专属优惠。记住三大口诀:通用流量比定向值钱、长期套餐比短期划算、叠加优惠比单买便宜。照这个思路选套餐,保证你的流量费能省下一半奶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