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普及后,如何提升广电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随着宽带网络的全面普及,老百姓看电视、用网络的选择越来越多。过去广电依靠有线电视一家独大的日子一去不返,现在既要和网络视频平台抢观众,又要和电信运营商拼网速。这种形势下,广电服务必须拿出真本事,既

随着宽带网络的全面普及,老百姓看电视、用网络的选择越来越多。过去广电依靠有线电视"一家独大"的日子一去不返,现在既要和网络视频平台抢观众,又要和电信运营商拼网速。这种形势下,广电服务必须拿出真本事,既要保证服务质量不掉队,又要让更多偏远地区群众看上高清电视。

宽带普及后,如何提升广电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一、把"老电视"变成"智能管家"

现在家家都有宽带,广电得把传统电视服务玩出新花样。北京某小区去年试点"电视+智能家居"服务,通过机顶盒就能控制家里空调、电灯。张大妈说:"现在找遥控器开电视,顺带就把电饭煲预约上了,比手机操作还方便。"这种服务改造要注意三点:

表1 传统服务与智能改造对比
项目传统服务智能改造
操作方式遥控器按键语音+手势控制
内容形式线性直播点播+互动
增值服务付费频道家居控制+社区服务

1. 机顶盒要"减负增能"

现在很多人家里的机顶盒比电视机还厚,得学学智能手机的"瘦身"经验。广东广电去年推出的新款机顶盒,厚度只有3厘米,却能支持4K直播和云游戏。关键要把外置电源、多余接口都集成化,腾出空间装散热风扇。

2. 遥控器要"能说会道"

四川山区试点语音遥控器后,老人点播戏曲的成功率从30%提升到82%。遥控器要支持方言识别,按键布局要参考智能手机,把"返回键""主页键"放在拇指最容易碰到的地方。

二、让"信息高速"通到山沟沟

宽带网络普及了,但很多偏远地区还是看不上高清电视。贵州某苗寨去年通了广电光纤,村民们第一次看到本民族语言的4K纪录片。要解决覆盖难题,得打好三张牌:

1. 光纤跟着公路走

云南采用"路网协同"模式,高速公路施工时预埋广电光缆,节省了45%的铺设成本。重点要争取交通部门支持,把广电光缆纳入道路建设标准。

2. 基站搭着电网建

西藏利用电力铁塔安装广电信号放大器,每个站点建设费省了8万元。关键要和电网公司签长期合作协议,共享巡检维护队伍。

3. 服务围着需求转

内蒙古牧民定居点需要移动电视车跟着转场,广电局就和畜牧局合作,在转场路线上设置临时信号增强站。这种服务不能算经济账,要算民生账。

三、内容制作要"接地气"

现在年轻人都在刷短视频,广电得把专业制作能力和老百姓的日常结合起来。河南台《老家的味道》节目组跑到农户家里拍做饭,收视率比演播室版本高两倍多。内容创新要注意三个结合:

(1)大屏小屏结合:电视节目要配套手机短视频,比如新闻联播结束后推送3分钟精华版。

(2)专业业余结合:山东台让观众用手机拍"我家这十年"素材,专业团队负责剪辑,制作成本降了60%。

(3)直播点播结合:江苏有线推出"时移回看"功能,黄金档电视剧开播后,观众随时可以从头观看。

四、服务队伍要"能打硬仗"

去年台风袭击浙江时,广电抢修队带着卫星通信车进灾区,3天恢复90%信号覆盖。新时代的服务队伍既要懂技术,又要会沟通:

(1)技术员变"全科医生":湖北培训维修员同时掌握光缆熔接和智能家居调试,上门服务效率提升40%。

(2)客服当"家庭顾问":上海试点"电视管家"服务,客服人员能远程指导老人使用健康监测功能。

(3)村村都有"广电通":广西在每个行政村培养1名兼职维护员,小故障当天就能解决。

提升广电服务不是简单比拼技术参数,关键要抓住老百姓的真实需求。城市用户想要更智能、更互动,农村用户需要更稳定、更实惠。只有把技术创新和民生需求拧成一股绳,才能在宽带时代闯出新天地。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