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4G八元套餐取消原因是什么?

2025年春季,中国联通4G八元套餐的取消成为通信行业热议话题。这款被用户称为“保号神器”的低价套餐,因资费低廉、功能基础,曾是老用户保留号码的首选。但随着运营商策略调整,其存续问题逐渐暴露出行业深层

2025年春季,中国联通4G八元套餐的取消成为通信行业热议话题。这款被用户称为“保号神器”的低价套餐,因资费低廉、功能基础,曾是老用户保留号码的首选。但随着运营商策略调整,其存续问题逐渐暴露出行业深层的经营矛盾。

联通4G八元套餐取消原因是什么?

一、运营商经营策略调整

联通八元套餐的取消,本质上是运营商存量用户经营策略的调整结果。该套餐包含两种版本:语音版(8元含50分钟通话)和流量版(8元含200MB流量),主要服务于仅需基础通信功能的用户。运营商通过限制套餐变更、引导升级高价套餐等方式,推动用户消费升级。

核心矛盾点体现在:
  • 保号套餐与流量月包存在6倍价差,套外流量费用高达30元/GB
  • 新用户可办理29元150GB套餐,老用户却被限制选择
  • 存量用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长期低于新入网用户
套餐类型月费流量额度套外流量单价
八元保号套餐8元200MB30元/GB
第三方流量卡29元150GB5元/GB

二、用户权益争议升级

1. 隐性收费争议

套餐取消过程中暴露多项收费问题:欠费停机期间仍按30元/GB扣费、未关闭的集群网服务持续计费、智能切换上网卡功能导致误扣流量。有用户反映,手机通话时自动切换主卡流量,单日意外扣费可达30元。

2. 服务纠纷频发

用户办理套餐变更时遭遇多重阻碍,包括营业厅以“套餐停售”为由拒绝办理、客服诱导升级高价套餐、未经同意擅自变更套餐等。维权成本高企,部分用户需反复投诉才能关闭附加服务或获得退款。

三、市场环境变化驱动

通信行业出现新趋势:第三方运营商通过电商渠道推出29元150GB大流量套餐,价格仅为传统套餐的1/5。这种“低价流量卡+保号套餐”的组合模式,直接冲击运营商原有收入结构。2025年运营商存量用户中,使用保号套餐的比例已达23%,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

用户消费习惯变化也加速套餐淘汰:WiFi普及率超92%的背景下,基础通信需求与流量需求逐渐分离。八元套餐的200MB流量已无法满足即时通讯软件的基础使用,反而成为扣费风险源。

四、行业影响与用户选择

套餐取消引发连锁反应:约37%用户表示将直接销号,28%选择携号转网,仅有15%用户接受升级高价套餐。这迫使运营商调整策略,部分地区已恢复办理八元套餐,但附加了“需捆绑宽带”或“承诺在网12个月”等新限制。

消费者维权意识显著增强,超过64%的用户会引用《电信条例》要求自主选择套餐。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套餐变更类投诉同比激增217%,其中72%涉及八元套餐争议。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