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99元套餐到底有哪些隐患?用户体验如何?

不少用户冲着“经济实惠”的招牌办理了联通99元套餐,实际使用中却频频踩坑。这个看似划算的套餐背后,暗藏着诸多消费陷阱。一、标价99元实际花140元,隐性收费花样多办理现场标价99元的套餐,第一个月账单

不少用户冲着“经济实惠”的招牌办理了联通99元套餐,实际使用中却频频踩坑。这个看似划算的套餐背后,暗藏着诸多消费陷阱。

联通99元套餐到底有哪些隐患?用户体验如何?

一、标价99元实际花140元,隐性收费花样多

办理现场标价99元的套餐,第一个月账单就能突破140元。副卡功能费(10元/张)、电视盒子服务费(10元)、靓号保底费(20-50元)等附加收费项,往往在签约时才被告知。更离谱的是冻结支X宝信用担保金,有用户被要求锁定900元账户资金,相当于提前缴纳9个月话费。

常见隐藏收费清单
收费项目金额说明
光猫押金200元退网时需保持设备完好
安装调试费100-300元承诺免费却事后收取
合约违约金300-800元提前解约需支付

二、流量配置猫腻大

套餐宣传的“无限流量”实为文字游戏。20GB后网速直降到1Mbps,刷短视频要缓冲半分钟,40GB后更是只能收发文字消息。有用户吐槽:“微信支付页面加载五分钟,还不如2G时代”。对比其他运营商,同价位套餐普遍提供80GB高速流量,联通配置仅为竞品四分之一。

三、合约条款如同枷锁

两年起步的合约期捆绑最让用户头疼。想换便宜套餐?客服会告知原套餐已下架无法恢复。打算携号转网?需先缴清合约期剩余话费。长沙某租客因工作调动想提前解约,被告知需补交700元违约金。更有用户反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续约,维权时才发现电子合同里有“自动续约”条款。

四、客服套路防不胜防

“免费升级”电话是典型话术陷阱。北京王女士接到客服电话,称可免费升级5G套餐,结果月租从99元涨到139元。要求降回原套餐时,被告知“老套餐已停办”。老年人更容易中招,有老人被忽悠开通电视增值业务,半年产生240元莫名扣费。

五、维权路上困难重重

当用户发现问题投诉时,常遭遇踢皮球式处理。广州李女士发现套餐流量从45G缩水到20G,客服先承诺退330元,后又改口只赔话费。更有强硬回复:“随便投诉,处理方案不会变”。部分用户不得不向工信部投诉,但周期长达2-3个月,期间仍需正常缴费。

这个套餐适合极少出差的轻度上网用户,对流量需求大或常更换住址的人群建议谨慎选择。办理时要录音留存证据,仔细核对合约中的小字条款,遇到纠纷及时通过工信部渠道维权。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