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铺天盖地都是「联通9元100G」的广告,评论区里有人直呼真香,也有人骂骂咧咧说被坑。这个套餐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扒了上百条用户反馈,结合运营商政策文件,发现事情远没广告说得那么简单。
一、套餐的真实性存在两极分化
联通确实存在官方发行的9元长期套餐,但市面流通的卡片鱼龙混杂。正规卡有两点硬核特征:一是能在联通APP查到完整套餐内容,二是卡号开头为正常的11位手机号(10648开头的是物联卡)。我们实测发现,有人确实用上了真正的9元套餐,网速达标且流量不虚标,但也有人收到伪装成正规卡的物联卡,用不到半月就被限速。
特征 | 正规卡 | 问题卡 |
---|---|---|
月租 | 首充50元后长期9元 | 首月9元,次月变39元 |
流量类型 | 100G全国通用 | 30G定向+70G限时 |
合约期 | 无合约随时退 | 强制绑定2年 |
1.1 优惠期限的文字游戏
广告里说的「长期有效」要打问号。实测发现部分卡片把「360G/年」拆分成「每月100G」来宣传,实际每月只有30G流量。真正的长期套餐会在电子协议里写明「永久有效」,而不是用「自动续约」这种模糊表述。
二、暗藏四大消费陷阱
在收集的投诉案例中,近40%的问题出在隐藏收费上。最常见的是「话费返还」套路:用户首充100元后,商家分10个月返还,相当于每月实付19元。更坑的是有些卡激活就扣29元月租,所谓的「9元套餐」其实是首月体验价。
流量虚标问题同样严重。有用户用流量监测软件对比,发现100G流量实际只能用60G左右,运营商解释是「视频流量按3倍计算」。还有用户刷了80G就被限速到128kbps,看个微信都卡。
三、真实用户的两极体验
程序员小张用这个套餐两年没换:「每月9号准时扣9块,联通APP能查到100G通用流量,看4K视频都不卡」。但家庭主妇李女士就没这么幸运:「第二个月突然多了20元彩铃费,客服说是套餐自带的增值服务」。
3.1 这些人群最容易踩坑
学生党和老年人中招率最高。有些商家把物联卡当手机卡卖,这种卡不能打电话发短信,流量用完就断网。更糟心的是找不到客服,投诉到工信部才发现卡是第三方公司发行的。
四、五步验真法防骗指南
第一步:查官方渠道
登录联通APP,输入卡号能查到完整套餐的才是真卡,查不到的都是二道贩子。
第二步:看号码属性
正规卡是11位手机号,物联卡是13位且前五位固定。收到卡先看包装上的ICCID码。
第三步:测实际流量
下载「手机管家」等软件监测,流量用完前三天应该收到运营商提醒。如果突然断网,八成是虚标。
第四步:审电子协议
重点看这三条:月租金额是否固定、优惠期是否永久、解约要不要违约金。文字游戏都藏在这里。
第五步:留维权证据
激活时录屏保存充值记录,遇到纠纷直接打10015投诉。必要的话上工信部网站提交申诉,处理效率比想象中高。
五、选购建议与替代方案
如果实在想办,优先考虑联通营业厅或官方APP里的「新春特惠卡」,这种卡带电子公章协议更有保障。预算充足的建议直接上29元套餐,虽然贵点但没这么多套路。
短期卡用户要注意:很多9元套餐优惠期只有6个月,到期不手动取消就自动续约。建议在手机设置里提前做好续费提醒,别等扣了高价月租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