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联通业务员,套餐升级服务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公司营收的关键任务。但现实中,不少用户对套餐升级存在抵触心理,觉得“业务员就是想让我多花钱”。要破解这个困局,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推销思维,建立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升级模式。
一、精准识别用户需求是成功基础
很多业务员拿着标准话术开场:“先生您好,我们现在有个优惠活动……”这种开场白已经让用户产生戒备。有效做法应该是先做“需求诊断”:
打开用户档案时重点看三个数据:
• 近三月流量使用波动(是否经常触发限速)
• 国际通话频次(可能隐藏境外需求)
• 合约到期倒计时(最佳升级窗口期)
用户类型 | 需求特征 | 推荐策略 |
---|---|---|
年轻上班族 | 夜间刷视频多 | 定向夜间流量包 |
中小企业主 | 多设备共享需求 | 副卡+云办公组合 |
二、用对比算账代替功能罗列
用户最反感的就是听业务员背书套餐内容。有效沟通应该是帮用户算清两笔账:
1. 经济账
把原套餐和升级套餐的各项费用拆解对比。例如:“您现在每月超量流量费平均多花38元,升级后这部分费用可以全额节省,相当于套餐月费打7折。”
2. 体验账
用具体场景说明升级价值:“您现在看高清视频经常卡顿对吧?升级后能保证全程流畅,刷20分钟短视频能省出5分钟等待时间。”这种量化对比更有说服力。
三、把握四个黄金沟通时机
随机拨打成功率不足10%,但抓住特定场景成功率可达60%:
• 用户投诉网络质量时(顺势推荐优化方案)
• 合约到期前15天(避免直接流失)
• 节假日返乡高峰期前(异地服务需求激增)
• 手机机型更新后(匹配5G套餐)
四、售后服务决定续约率
很多业务员在升级成功后就不再跟进,这是重大失误。有效做法是建立三级服务体系:
1. 72小时回访:确认套餐生效情况,解答初期疑问
2. 月度使用报告:发送流量、通话使用占比图
3. 季度优化建议:根据使用变化推荐附加服务
五、善用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
现在联通内部系统已经具备智能推荐功能,业务员要熟练掌握:
• 客户画像系统(自动识别消费特征)
• ARPU值预测模型(预判付费能力)
• 套餐仿真器(实时演示资费变化)
但技术不能替代人的判断,某营业厅的数据显示:纯系统推荐的套餐升级成功率为32%,而人工+系统结合的方案达到55%。
套餐升级本质是服务升级。当业务员能站在用户角度,把套餐调整变成问题解决方案,把资费变化转化为价值提升,自然能实现用户满意和业绩增长的双赢。这个过程需要持续积累服务经验,更需要培养“用户思维”的职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