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联通用户发现,明明已经办理停机,每月账单里仍会出现月租扣费。停机后为何还要交钱?这种扣费合法吗?用户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些问题困扰着许多消费者。
一、停机不等于销户,三大原因导致持续扣费
很多人以为手机卡停止使用就不用缴费,实际上运营商系统存在特殊计费规则:
- 系统默认延续服务:只要没办销户手续,系统会继续按套餐周期扣费,就像租房没退租仍需交房租
- 停机保号费:部分套餐规定停机期间每月收取5-15元保号费,用于保留手机号码
- 扣费延迟:运营商系统存在1-3个月延迟计费周期,停机当月的月租费可能次月才显示
扣费阶段 | 计费规则 |
---|---|
正常使用期 | 按日计算套餐费 |
停机保号期 | 收取基础服务费 |
欠费停机期 | 持续累计欠费+违约金 |
二、法律怎么说?用户有哪些权利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用户有权自主选择是否继续接受服务。如果运营商在未提供服务的情况下扣费,属于侵犯消费者选择权。而《电信条例》第四十条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必须明示收费方式,擅自扣费可能构成欺诈。
但实际情况复杂得多。有用户停机三个月后才发现欠费上千元,其中包含每日3‰的违约金。也有案例显示,用户补交欠费时才发现账户绑定了从未使用过的增值业务。
典型维权案例
- 深圳用户停机后仍被扣取国际漫游费,通过工信部投诉追回1200元
- 北京用户停机两年产生四万欠费,经查系他人冒用身份证办卡,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三、四步维权指南
- 固定证据:保存停机凭证、扣费账单、通话录音等
- 协商解决:拨打10015联通投诉专线,要求提供扣费依据
- 行政投诉:登录工信部官网提交书面材料,20个工作日内必须答复
- 司法救济:涉及大额扣费可申请三倍赔偿,最低500元起步
四、预防扣费陷阱的实用建议
与其事后维权,不如提前做好防范:
- 办理停机时必须取得业务回执,口头承诺不作数
- 每月10日前通过联通APP核查账单,特别注意"其他费用"栏目
- 长期不用的号码建议直接销户,避免产生违约金
- 警惕"免费升级套餐"等营销话术,要求客服书面确认资费变化
运营商扣费系统与用户认知存在明显鸿沟。要真正解决问题,既需要用户提高警惕主动维权,更需要监管部门完善停机即止费的强制性规定。只有当制度漏洞被堵上,类似纠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