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联通冰激凌套餐横空出世时,街上随便找个年轻人问手机套餐,十有八九都会提到这个“流量随便用”的神器。可谁能想到,这个当年把移动、电信逼得手忙脚乱的套餐,现在说没就没了。运营商下架产品不稀奇,但冰激凌套餐的消失,就像火锅店突然不卖毛肚,透着股不对劲。
冰激凌套餐的封神之路
把时间拨回六年前,三大运营商还在为4G用户打得头破血流。那时候流量金贵得很,1GB敢卖30块,用户刷个短视频都得掐着秒表。联通冷不丁甩出个99元不限量套餐,好比自助餐厅开在美食荒漠,瞬间引爆市场。
核心卖点直击痛点:- 月费99元封顶(后来涨到129元)
- 40GB后限速不限量
- 全国接听免费
- 送300分钟通话
对比项 | 传统套餐 | 冰激凌套餐 |
---|---|---|
月费 | 58元/2GB | 99元/不限量 |
超量费用 | 5元/30MB | 限速不收费 |
用户群体 | 中老年为主 | 年轻用户疯抢 |
运营商们的集体焦虑
移动连夜开会调整资费,电信把全省经理喊到总部骂了三天。最夸张时,某地营业厅早上七点就排起长队,全是来办冰激凌套餐的年轻人。这种盛况,现在只能在苹果新品发售时才能见到了。
说没就没的三大推手
冰激凌套餐消失得比网红奶茶过气还快,背后藏着通信行业不能说的秘密。
政策铁拳来得猛
2019年工信部突然发文,要求所有“不限量”宣传必须标注限速阈值。文件下来那天,联通市场部办公室的打印机就没停过——连夜改宣传单、撤广告牌、培训客服话术。这记重拳直接打碎了冰激凌套餐的核心卖点。
监管重点变化:- 禁止误导性宣传
- 必须明示限速规则
- 不得使用“无限流量”等绝对化表述
成本黑洞越滚越大
运营商自己也没料到,短视频会火成这样。原先算得好好的:40GB限速后,用户最多刷刷微信。结果抖音、快手直接把人均流量干到80GB以上,基站天天超负荷运转。某省运维总工私下吐槽:“维护成本比收的月租还高,这买卖做得倒贴钱。”
5G时代的战略断腕
2020年5G正式商用后,运营商集体转向。冰激凌套餐这种“薄利多销”的产品,在需要快速回笼5G建设资金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扎眼。某次行业闭门会上,联通高管直说:“老套餐就像旧房子,不拆掉怎么盖摩天大楼?”
消失后的连锁反应
冰激凌套餐下架不是简单产品调整,而是整个通信行业的转折信号。
用户端地震:- 贴吧、微博出现万人维权贴
- 老用户担心套餐被强制变更
- 二手交易平台出现“靓号+套餐”转让
- 中国移动借机收复失地
- 民营运营商推出“类冰激凌”产品
- 物联网卡在地下市场泛滥
未来套餐的生存法则
冰激凌套餐的退场,预示着通信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时代。现在运营商学精了,新套餐都是“三段式”结构:
- 基础流量包保底收入
- 叠加包满足重度用户
- 定向流量绑定合作平台
某省联通内部流出的2023年套餐设计指南明确要求:“严禁出现用户实际支出低于成本价的套餐,所有产品毛利率必须维持在28%以上。”这白纸黑字的规定,彻底堵死了第二个冰激凌套餐出现的可能。
回头看冰激凌套餐的兴衰,像极了通信行业的缩影。从价格屠夫到战略弃子,背后是技术迭代、政策调控、商业逻辑的多重博弈。当5G基站开始覆盖偏远山村,当元宇宙概念炒得火热,那个流量随便用的黄金时代,终究是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