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刷短视频,总能看到铺天盖地的联通冰激淋139元套餐广告。"不限流量""千兆宽带""全家共享"等关键词配上醒目的折扣标签,让人很难不心动。但当消费者真正办理后,却发现账单金额像雪球般越滚越大,甚至有人直呼这是"甜蜜陷阱"。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个争议颇多的套餐。
一、套餐内容与宣传差异
根据联通官方介绍,5G畅越冰激淋融合套餐原价199元,促销价139元包含:
- 60GB全国流量(超出后限速3Mbps)
- 1000分钟全国通话
- 千兆宽带+IPTV电视服务
- 最多4张副卡共享(每张副卡10元/月)
项目 | 宣传内容 | 实际体验 |
---|---|---|
宽带网速 | 千兆光纤 | 实测夜间高峰时段仅200-300Mbps |
流量限制 | 不限量使用 | 超60GB后网速降至3Mbps,无法观看高清视频 |
副卡功能 | 全家共享 | 主副卡合计消费常突破200元 |
二、隐藏费用防不胜防
多位用户反映,在办理套餐后会产生三类附加费用:
- 合约违约金:套餐默认绑定24个月合约期,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月份30%费用。以使用12个月后解约为例,违约金=(139×12)×30%=500.4元
- 增值服务费:IPTV基础包虽免费,但点播影视资源需额外付费,部分用户发现账单中莫名出现19.9元/月的少儿教育包
- 超量收费:流量超60GB后虽不限速,但通话超1000分钟按0.15元/分钟计费。有用户因工作通话较多,单月话费飙升至326元
三、资费对比的数学题
以四口之家为例计算两年总支出:
- 套餐费:139元×24个月=3336元
- 副卡费:3张×10元×24=720元
- 预估超支:平均每月50元×24=1200元
- 设备押金:光猫、机顶盒押金共400元
合计约5656元,折合每月实际支出235元,比宣传价高出69%。若单独办理:
- 千兆宽带市场价约120元/月
- 60GB流量卡约79元/月
- IPTV服务约30元/月
分项总价229元/月,看似套餐更划算,实则捆绑消费导致选择权丧失
四、用户维权难点揭秘
当消费者发现问题时,往往会遭遇三重障碍:
- 客服以"系统自动续约"为由拒绝解约,要求到指定营业厅办理
- 营业厅要求提供当时办理的录音证据,而多数用户接听营销电话时不会录音
- 工信部投诉需先与联通协商满15天,期间继续产生费用
建议考虑套餐的消费者注意三点:仔细阅读电子合同第8条(违约责任)、每月5日查看详细账单、办理后立即关闭增值业务开关。对于通话量大的用户,选择59元套餐+单独宽带可能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