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社交平台搜索“联通冰雪卡”,几乎每一条相关帖子下都能看到消费者的控诉。这款号称“月租低至12元、每月200G通用流量”的套餐,自2022年推出以来就争议不断。我们整理了近三年超过200条真实投诉案例,发现消费者主要踩了三个大坑。
一、宣传里的文字游戏
广告里“288元包两年”的标语让不少人动心,折算下来每月只要12元。但实际办理时会发现,首次充值必须缴纳198元“预存金”激活套餐,加上288元套餐费,首月支出就达486元。更坑的是,多数代理商不会提前告知套餐存在“合约期”——如果中途停机,预存金会被全部扣除。
宣传与实际对比表宣传内容 | 实际情况 |
---|---|
全国通用流量 | 超30G自动降为3G网络 |
随时可注销 | 需缴违约金且流程复杂 |
客服24小时在线 | 电话难接通且推诿责任 |
二、服务里的连环套路
北京王先生2022年7月激活冰雪卡,使用刚满30天就被停机。客服解释是“所在地基站不稳定”,建议他重新办理归属地为四川的新卡。当他按要求操作后,旧卡预存金不退,新卡仍需缴纳198元激活费。这种“补卡收费”的套路在投诉中多次出现,有消费者半年内被迫换了3次卡,累计损失超800元。
更蹊跷的是网络限制问题。多位用户反映,插着冰雪卡的手机经常连带影响其他运营商SIM卡信号。杭州李女士的移动卡因此无法使用,拔出联通卡后立即恢复正常。维修人员私下透露,这可能是运营商设置的“信号屏蔽保护机制”。
三、维权时的踢皮球大战
当消费者发现问题想要退费时,会陷入代理商、联通公司、通信管理局的三方推诿:
- 代理商要求联系联通官方客服
- 联通客服推说“找销售渠道处理”
- 通信管理局调解周期长达45个工作日
重庆张同学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在2022年8月通过黑猫投诉平台发起集体投诉,虽然最终拿回70%费用,但耗费了3个月时间,期间还收到过“影响征信”的威胁短信。
给消费者的四条建议
1. 警惕超低价套餐:现行行业标准中,200G通用流量套餐正常价格在50-80元/月,低于这个价位大概率存在隐性消费
2. 核实代理商资质:要求对方出示联通公司盖章的代理授权书,并通过10010客服核实套餐详情
3. 保留完整证据链:包括付款记录、聊天截图、通话录音,特别注意保存“随时可退”等承诺证据
4. 多渠道联合投诉:同时向12300工信部、12315消协、黑猫投诉平台提交材料,处理效率可提升3倍
截至2025年3月,仍有消费者反映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冰雪卡广告。这些新广告悄悄修改了宣传语,把“200G”改成了“最高200G”,但点开详情页依然标注着显眼的流量数字。这场持续三年的消费维权拉锯战,暴露出通信行业套餐监管的深层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