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不少用户发现自己的联通套餐在到期后「被自动续约」,原本以为能自由更换套餐,结果又莫名其妙续了两年合约。这种私自续约行为不仅让用户多花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一、每月多扣钱是最直接的伤害
合约套餐自动续约后,用户会被继续扣套餐费。例如某用户办理的300元150G流量包到期后,套餐自动变更为四星套餐,流量直接腰斩但费用没少。更麻烦的是,有些续约套餐会涨价,原价29元的套餐可能涨到59元。
以下为常见私自续约套餐对比表(表格线已加粗加红)
原套餐 | 续约后套餐 | 费用变化 |
---|---|---|
冰淇淋融合套餐(99元/月) | 四星基础套餐(129元/月) | ↑30% |
流量王29元套餐 | 标准4G套餐(59元/月) | ↑103% |
二、信用黑名单比想象中严重
如果用户没注意到续约继续欠费,身份证会被列入联通黑名单。更严重的是,部分省份的联通已与银行征信系统联网,欠费记录可能影响房贷、车贷审批。浙江某用户就因89元欠费导致信用卡额度被降低。
三、转网自由变成空话
合约期内无法携号转网是最常见障碍。有用户查询转网资格时才发现,联通在2022年通过短信自动续约了网龄合约。这种「短信续约」没有二次确认,但合约期会直接延长24个月,导致转网计划泡汤。
四、维权成本远超想象
要解除私自续约的合约,用户常面临三大门槛:
- 违约金吓人:两年合约提前解约,违约金可能高达套餐总费用的30%
- 举证困难:运营商通常称「已通过短信告知」,而用户很难证明自己没收到通知
- 流程复杂:线上投诉常被拖延,必须到线下营业厅办理,且需携带原始合同等材料
五、这些操作能降低损失
遭遇私自续约建议分三步应对:
- 立即在联通APP提交投诉工单(需保存工单编号)
- 15天未解决则向工信部(12300微信公众号)提交申诉
- 要求运营商提供续约时的电话录音或签字文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联通客服首次协商时可能只同意退还部分费用,这时要坚持要求三倍赔偿。2023年北京一用户通过工信部投诉,最终获得私自扣费金额的三倍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