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不少联通用户发现自己的基础套餐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怎么都取消不了。明明只是普通套餐,既没领赠品也没参加优惠活动,但一到营业厅或APP里操作,总会跳出各种障碍。这种情况背后到底藏着哪些门道?
一、套餐合约期成了"紧箍咒"
很多用户办理套餐时,根本没注意合同里藏着时间锁。有用户在2024年办了宽带套餐,搬家时才发现要交违约金才能注销。当初业务员光说套餐划算,压根没提两年合约期的事,更没说提前取消得扣钱。这种套路在校园卡里更常见,学生毕业想换套餐,客服总会搬出"合约未到期"的理由。
1.违约金计算像开盲盒
真要狠心取消,违约金能吓人一跳。有人算过账:99元的套餐还剩8个月,违约金就得交158元。这钱怎么来的?客服只会说系统自动算的,问具体公式就装傻。
2.新老套餐"连环套"
更坑的是升级容易降级难。2023年有个案例,用户把19元套餐升级到59元的5G套餐,用了两个月想改回来,发现低价套餐早就下架了。客服还理直气壮说:"现在最低档是39元套餐"。
二、退订流程堪比闯关游戏
就算过了合约期这关,退订流程也能把人逼疯。有人试过在联通APP里找取消入口,结果在三级菜单里兜了20分钟。好不容易找到选项,点完却弹出"系统繁忙"。
操作步骤 | 常见问题 | 发生概率 |
---|---|---|
APP退订 | 找不到入口/操作失败 | 65% |
客服电话 | 等待超10分钟 | 82% |
线下办理 | 要求带齐证件原件 | 100% |
3.线上线下互相踢皮球
最气人的是渠道间互相推诿。有人在APP看到能办8元保号套餐,跑去营业厅却说"系统没这个选项"。等投诉到工信部,客服马上改口说能办,但要先取消原有套餐。
三、隐藏条款防不胜防
那些藏在角落的小字条款,才是真正的"套餐刺客"。2025年有个典型案例,用户查账单发现多了境外流量费,可他压根没出过国。联通后来解释是套餐包含"国际网络服务费",这项目默认开通。
4.免费试用变自动续费
"首月1元"的广告最坑人。很多人办了才发现,第二个月开始直接扣全价。想取消?得在试用期结束前3天操作,这个关键信息办理时根本没人提。
5.捆绑销售埋地雷
办宽带送手机卡、买流量包送会员这些捆绑销售,最后都成了退订障碍。有用户想注销宽带,被告知必须先把送的手机卡改成高价套餐,否则扣着设备押金不给退。
四、破局之道
遇到这些情况别吃哑巴亏,记住三步走:
第一步:留证据把套餐办理时的宣传页、通话录音、扣费记录都存好,特别是业务员承诺"随时可取消"的证据。
第二步:走投诉先打10010客服,通话时明确说"我要投诉"。如果48小时没回复,直接上工信部12300网站提交申诉,把投诉编码记牢。
第三步:硬刚到底对耍无赖的违约金,可以搬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2024年就有用户靠这招,让联通乖乖退了多扣的500多元。
说到底,套餐取消难本质上是运营商在利用信息差赚钱。咱们普通用户只要做到办理时多问、取消时较真、维权时坚持,这些套路迟早会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