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联通突然宣布下架冰激凌融合套餐,这个存在七年的明星产品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用户们发现官网套餐列表中已找不到相关选项,营业厅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该套餐不再接受新办和续约"。这场变动背后,既有技术发展的必然,也藏着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博弈。
一、套餐下架的真实原因
冰激凌套餐的消失并非突发奇想。从2018年推出开始,它就带着"不限量"的标签吸引用户,但实际使用中超过20G就限速的设计饱受诟病。随着5G基站建设成本攀升,运营商发现维持"无限流量"模式难以为继。2023年工信部数据显示,单个5G基站功耗是4G的3倍,用户月均流量消耗却增长了5倍。
运营商内部文件显示,2024年冰激凌套餐用户投诉率高达32%,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投诉类型 | 占比 | 典型案例 |
---|---|---|
合约纠纷 | 45% | 未告知自动续约两年 |
隐形消费 | 30% | 电视增值服务自动扣费 |
流量争议 | 25% | 超出套餐无提醒扣费60元/次 |
政策环境变化也是导火索。2024年《电信服务合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合约套餐必须标注违约金条款,这直接影响了冰激凌套餐的续约率。某省联通分公司财报显示,新规实施后该套餐续约率暴跌67%。
二、老用户的三大困境
1. 合约枷锁难解除
很多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续约。北京王女士的案例很典型:2023年办理宽带续费时,业务员只说"保持原套餐",实则续签了两年合约。当她2025年想更换套餐时,被告知需支付违约金(剩余月份×月费×30%)。
2. 资费断崖式上涨
原套餐用户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接受月费上涨40%的新套餐,要么转入流量更少的低价套餐。郑州张先生算过账:原来99元套餐包含宽带+电视+40G流量,现在同规格套餐要139元,流量却缩减到30G。
3. 服务降级风险
部分用户发现,虽然套餐名称保留,但服务质量打了折扣。武汉某用户投诉,原套餐承诺的100M宽带被悄悄降速到50M,客服解释称"系统迁移导致网速适配"。
三、替代方案全解析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现有替代方案可分为三类:
1. 保守型选择• 5G流量王套餐:月费59元起,含30G通用流量+100分钟通话
• 花卡Pro版:29元月租,30G定向流量(覆盖抖音/微信等15款APP)
• 全家享套餐:手机+宽带+电视打包价129元,但需承诺在网24个月
• 自由组合方案:单独办理8元保号套餐+79元300M宽带,总价更低但无合约约束
• 携号转网:移动/电信推出"接收联通用户专属礼包",包含6个月话费补贴
• 流量卡+保号套餐:主卡办理19元100G流量卡,副卡保留原号接打电话
四、维权行动指南
若遭遇强制续约或乱扣费,建议采取阶梯式维权:
1. 收集证据:保存合约原件、缴费记录、通话录音等
2. 首次沟通:通过10010客服申诉,要求48小时内回复
3. 升级投诉:登录工信部12300网站提交申诉(成功率约78%)
4. 终极手段:向通信管理局递交书面投诉材料,必要时可集体诉讼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更新的《电信用户权益保护条例》规定,运营商需在合约到期前60天以短信、APP推送、电话三种方式提醒用户。若未尽告知义务,用户可主张合约无效。
这场套餐下架风波,本质是通信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运营"的缩影。对用户而言,或许是个重新审视通信消费习惯的契机——与其依赖某个"全能套餐",不如学会根据实际需求动态组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