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用户吐槽中国电信星卡的流量“特别卡”,看个视频总要转圈圈,刷网页半天加载不出来。明明套餐里写着“不限量”,用起来却像回到了2G时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
一、网络信号打摆子,基站说翻脸就翻脸
中国电信虽然号称4G覆盖率超98%,但实际用起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在写字楼里信号满格,走到地下室直接“无服务”;市中心刷视频嗖嗖快,郊区刷个朋友圈都要等半分钟。特别是用星卡的用户,总感觉被基站针对了——同一个地方,别人用移动卡能正常刷抖音,电信星卡却卡成PPT。
北京五环外实测数据对比运营商 | 下载速度(Mbps) | 上传速度(Mbps) |
---|---|---|
中国电信星卡 | 1.2 | 0.3 |
中国移动 | 8.7 | 2.1 |
基站过载是硬伤
电信的4G基站数量比移动少了近30%,特别是到了晚上7-10点上网高峰期,大量用户挤在同一个基站,就像早高峰的地铁1号线——再宽敞的车厢也架不住人挤人。这时候星卡用户就像没买VIP票的观众,网速被VIP用户(比如政企客户)插队抢带宽。
二、不限量套餐藏着“减速带”
星卡宣传的“不限量”水分很大。有用户反映,刚用满20GB网速就从5G掉到3G水平,刷个微博图片都要加载半天。更坑的是,这个限速阈值不会明确告诉你,得自己掐着指头算流量。
某位杭州用户晒出的账单显示,他每月用超30GB后,网速被限制在1Mbps以下。这个速度看标清视频都卡,更别说现在主流的720P、1080P了。运营商美其名曰“公平使用原则”,其实就是变相逼迫用户购买流量加速包。
三、手机和套餐玩“躲猫猫”
很多人不知道,不同手机型号对电信网络的支持天差地别。比如某些国产千元机用的联发科芯片,在电信4G频段的支持上就偷工减料。用户王女士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同样的星卡套餐,放在旧手机上卡得要命,换到新手机立马流畅了。
更气人的是客服永远只说车轱辘话:“建议您重启手机”“换个时间段使用”。有技术宅拆解过星卡的APN设置,发现默认接入点居然被分配到了拥挤的公共通道,手动改成专用通道后网速能提升2-3倍。但这些操作普通用户根本不会弄。
四、用户自己挖的坑也不少
当然不能全怪运营商,有些问题确实是用户自己造成的。比如很多人把流量卡当宽带用,24小时挂着直播,还抱怨“为什么看视频会卡”。还有些人拿着五六年前的手机不换,却指望能跑满5G速度。
最典型的案例是外卖小哥李师傅,他为了省钱买了张二手星卡,结果发现送餐高峰期APP根本刷新不出订单。后来才知道这张卡之前的主机已经用了200GB被永久限速,二手贩子把卡恢复出厂设置后又拿出来卖。
五、破局需要双方一起使劲
要解决星卡流量卡顿的问题,不能光靠用户忍气吞声,也不能全指望运营商发善心。这里有几点实在建议:
1. 运营商该把基站建设明细晒出来,哪里信号弱就重点补哪里,别总是优先覆盖商业区
2. 限速政策要透明化,在套餐页面用加粗红字写明限速阈值,别玩文字游戏
3. 用户自己也长点心,买手机时认准支持电信全频段的型号,地下室等信号死角可以配个信号放大器
说到底,流量卡顿是多方因素造成的死结。但只要我们既督促运营商改进服务,用户也学会合理使用,这个“卡脖子”的问题迟早能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