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联通营业厅和客服电话里总在推"免费送手机"的活动,广告词写得特别诱人:只要升级套餐就能白拿手机。可街坊邻居里没几个真能占到便宜,反而老有人抱怨被套牢了。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说说这里头的门道,把那些藏在合同里的弯弯绕给捋清楚。
一、天上掉馅饼?先看看要签几年卖身契
现在联通主推三种送手机的活动,听着都挺美,实际都是带刺的玫瑰:
- 消费达标型:最近半年平均话费超过100元的用户,客服会追着让你升级到99元套餐。比如原本用59元套餐的,突然被告知"您消费能力够",其实用的是半年前的高消费记录当借口
- 合约绑定型:最典型的是签24个月合约,月费从99到199元不等。送的手机看着标价1499元,实际上运营商采购价可能不到800元,这差价全从你两年多交的话费里找补
- :首月0元送30GB流量,次月起恢复39元月租。这种看似占便宜,其实藏着12个月合约期,想提前解约得赔设备折旧费
套餐类型 | 合约期限 | 月费门槛 | 手机价值 |
---|---|---|---|
消费达标型 | 24个月 | 99元起 | 800-1500元 |
合约绑定型 | 12-36个月 | 59-199元 | 500-2000元 |
体验赠送型 | 6-12个月 | 0元首月 | 300-800元 |
二、免费背后的三把刀
去年北京张先生的故事特别典型。他办了个"送笔记本电脑"的合约,半年后发现每月必须消费满400元,提前解约要赔2000多违约金。这种套路现在换个马甲照样在用:
- 违约金陷阱:24个月合约要是提前取消,得赔剩余月份总费用的50%。比如每月多交40元,用半年想退就要赔40×18×50%=360元
- 消费绑架:升级到99元套餐后,哪怕你实际只用59元的量,剩下40元就当给运营商交"保护费"了
- 定制机限制:送的手机很多是运营商定制版,插其他家的卡就变砖头。有用户反映连应用商店都只能下联通指定的软件
三、真想要手机怎么办?
山东李大姐去年成功薅到羊毛,她的经验值得参考:
- 选短期合约:宁可要12个月合约的千元机,也不要24个月的中端机。她办的是月费129元送红米Note,合约到期马上改回8元保号套餐
- 算总账:把两年多交的话费加上违约金,看看是不是比手机市场价还贵。比如每月多交60元,两年就是1440元,这钱直接买手机更划算
- 查机型底价:上中关村在线查手机真实报价,很多营业厅标价虚高。有款手机官网卖899元,营业厅标价敢写1499元
四、免费手机卡的水更深
现在网上铺天盖地宣传的0月租卡,十个有九个是钓鱼的:
- 短期促销:首月免费后面收钱还算良心,更坑的是要预存200元话费才能激活,这些钱分10个月返还,变相锁定消费
- :有用户办了个"免费卡",第二个月突然多了15元彩铃费。客服说这是默认开通的增值服务,想取消得去营业厅
- 定向流量猫腻:号称30GB流量,结果28GB只能用在抖音上。普通人刷微信、看网页的流量还得另算钱
五、过来人的血泪经验
跟三大运营商斗智斗勇十几年,总结出三条保命法则:
- 听到"免费"先问违约金,别信客服口头承诺,所有条件必须写在业务受理单上
- 老用户不如狗,新套餐往往只给新开户。想办优惠套餐建议用家人身份证开副卡
- 办完套餐当天就打客服电话录音,确认有没有隐形条款。有用户就是靠这个录音,成功要回被多扣的800元话费
说到底,运营商不是慈善机构。那些看着白送的东西,早就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标好了价格。下次再接到"免费送手机"的电话,别急着答应,先按本文说的对照看看,保准能少踩很多坑。